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21页 |
1.1 棕榈树过氧化物酶 | 第9-11页 |
1.1.1 过氧化物酶简介 | 第9-10页 |
1.1.2 棕榈树过氧化物酶 | 第10-11页 |
1.2 棕榈树过氧化物酶糖基化修饰研究 | 第11页 |
1.3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11-15页 |
1.4 定点突变技术 | 第15-16页 |
1.4.1 酶的体外进化 | 第15页 |
1.4.2 定点突变 | 第15-16页 |
1.5 计算机模拟技术 | 第16-18页 |
1.5.1 同源建模 | 第16-17页 |
1.5.2 蛋白质与小分子模拟对接 | 第17页 |
1.5.3 蛋白质结合位点预测 | 第17-18页 |
1.6 本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8-21页 |
1.6.1 棕榈树过氧化物酶在食品上的应用 | 第18页 |
1.6.3 具体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6.5 创新点 | 第19-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40页 |
2.1 主要试剂和数据来源 | 第21-25页 |
2.1.1 菌种和质粒 | 第21页 |
2.1.2 试剂与培养基 | 第21-24页 |
2.1.3 模拟数据来源 | 第24-25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40页 |
2.3.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25-26页 |
2.3.2 棕榈树过氧化物酶表达载体质粒的构建 | 第26-31页 |
2.3.3 棕榈树过氧化物酶表达载体质粒的突变及电转化 | 第31-35页 |
2.3.4 野生型和突变型WPTP在Pichia表达系统中的诱导表达 | 第35页 |
2.3.5 重组野生型和突变型WPTP的纯化浓缩和去糖基化 | 第35-36页 |
2.3.6 质谱鉴定 | 第36-37页 |
2.3.7 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分析 | 第37页 |
2.3.8 同源建模及评价 | 第37-38页 |
2.3.9 大分子蛋白质预处理 | 第38-39页 |
2.3.10 对接计算 | 第39-4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0-55页 |
3.1 构建重组酵母 | 第40-47页 |
3.1.1 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果 | 第40-42页 |
3.1.2 酵母重组子的鉴定 | 第42-44页 |
3.1.3 WPTP的诱导表达及质谱鉴定 | 第44-47页 |
3.1.4 过氧化物酶催化活性分析 | 第47页 |
3.2 计算机模拟结果 | 第47-55页 |
3.2.1 同源建模及模型评估 | 第47-51页 |
3.2.2 对接计算结果 | 第51-55页 |
4 讨论 | 第55-57页 |
4.1 突变结果分析 | 第55页 |
4.2 实验结果与建模结果讨论 | 第55-56页 |
4.3 对接结果讨论 | 第56页 |
4.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中英文专业名词及英文缩写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