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与MYH9蛋白互作的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PRRSV受体及抗病毒研究进展第16-32页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第16-19页
        1.1.1 非结构蛋白第17-18页
        1.1.2 结构蛋白第18-19页
    1.2 PRRSV受体研究第19-24页
        1.2.1 硫酸乙酰肝素(HS)第19-20页
        1.2.2 唾液酸粘附素(SN)第20页
        1.2.3 波形蛋白(VIMENTIN)第20-21页
        1.2.4 CD151蛋白第21页
        1.2.5 CD163蛋白第21-22页
        1.2.6 NMHC II-A(MYH9)第22-23页
        1.2.7 PRRSV入侵需要病毒受体协同完成第23-24页
    1.3 抗独特性抗体与病毒受体的研究第24-25页
    1.4 抗PRRSV感染研究第25-30页
        1.4.1 病毒进入抑制剂第26-27页
        1.4.2 microRNA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其抑制PRRSV感染作用第27页
        1.4.3 中药提取物,化学药物和免疫激动剂抑制PRRSV感染第27-28页
        1.4.4 中和抗体抑制PRRSV感染第28页
        1.4.5 疫苗抑制PRRSV感染第28-30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0-32页
第二章 PRRSV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结合MYH9区域的确定第32-3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2.1.1 细胞系和菌株第32页
        2.1.2 主要试剂第32页
        2.1.3 主要仪器第32页
        2.1.4 原代PAM细胞收集第32-33页
        2.1.5 猪源MYH9全长扩增第33-34页
        2.1.6 Mab2-5G2结合MYH9区域的确定第34-35页
    2.2 试验结果第35-38页
        2.2.1 原代PAM细胞收集与显微镜观察第35页
        2.2.2 猪源MYH9全长基因的克隆第35-37页
        2.2.3 Mab2-5G2结合MYH9区域的探究第37-38页
    2.3 讨论第38页
    2.4 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MYH9羧基端的可溶表达和病毒阻断研究第39-6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5页
        3.1.1 毒株、细胞系和菌株第39页
        3.1.2 试验所需主要试剂第39页
        3.1.3 主要仪器第39-40页
        3.1.4 PRA克隆构建第40页
        3.1.5 蛋白表达第40页
        3.1.6 PRA蛋白Ni柱纯化酶切去除标签第40-41页
        3.1.7 rTEV蛋白酶表达纯化第41页
        3.1.8 重组PRA蛋白活性的鉴定第41页
        3.1.9 PRA蛋白影响PRRSV复制第41-42页
        3.1.10 PRA蛋白细胞毒性检测第42页
        3.1.11 PRRS病毒和可溶性PRRSVGP5纯化第42-43页
        3.1.12 病毒捕获试验第43-44页
        3.1.13 免疫共沉淀试验第44页
        3.1.14 PRA预处理PRRSV后减少对宿主细胞MYH9的募集第44-45页
        3.1.15 PRA抑制PRRSV的内化过程第45页
    3.2 试验结果第45-60页
        3.2.1 PRA片段克隆,重组质粒构建第45-46页
        3.2.2 重组蛋白表达和亲和层析纯化第46-47页
        3.2.3 PRA蛋白活性鉴定第47-48页
        3.2.4 病毒阻断试验第48-54页
        3.2.5 病毒捕获试验第54-58页
        3.2.6 PRA孵育病毒后减少宿主细胞MYH9往细胞膜上运行第58-59页
        3.2.7 PRA预孵育PRRSV后减少病毒内化第59-60页
    3.3 讨论第60-62页
    3.4 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MYH9介导PRRSV进入易感细胞关键区域的鉴定第63-88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3-69页
        4.1.1 细胞系、毒株、抗体第63页
        4.1.2 主要试剂第63页
        4.1.3 主要仪器第63页
        4.1.4 稳定表达PCD163的BHK-21和HEK-293T细胞系构建与鉴定第63-64页
        4.1.5 PK-15~(CD163),BHK-21~(CD163)和HEK-293T~(CD163)感染PRRSV评价第64页
        4.1.6 特异性siRNA敲低MYH9对PRRSV影响第64-65页
        4.1.7 Blebbistatin阻断PRRSV感染第65页
        4.1.8 不同种属MYH9羧基端(PRA)对PRRSV感染的阻断作用第65-66页
        4.1.9 阻断PRRSV感染有效片段筛选第66-67页
        4.1.10 Blebbistatin与不同种属PRA蛋白细胞毒性检测第67页
        4.1.11 MYH9结合PRRSV最小区域确定第67-68页
        4.1.12 MYH9~(1676-1791)结合PRRSV验证第68页
        4.1.13 MYH9~(1676-1791)鼠源多抗血清制备第68页
        4.1.14 MYH9~(1676-1791)多抗血清阻断PRRSV感染的研究第68-69页
    4.2 试验结果第69-86页
        4.2.1 MYH9在PK-15,BHK-21和HEK-293T细胞的表达鉴定第69页
        4.2.2 稳定表达猪源CD163细胞系构建和鉴定第69-70页
        4.2.3 重组表达PCD163的细胞系感染情况第70页
        4.2.4 特异性siRNA敲低MYH9致使易感细胞系的PRRSV感染量下降第70-72页
        4.2.5 Blebbistatin处理易感细胞系导致PRRSV感染下降第72-74页
        4.2.6 人源和鼠源PRA基因组片段的扩增与质粒构建第74页
        4.2.7 不同种属PRA蛋白重组表达及纯化第74-75页
        4.2.8 不同种属PRA预处理PRRSVSD16导致易感细胞系的病毒感染下降第75-77页
        4.2.9 不同种属MYH9结合PRRSV最小区域确定第77-83页
        4.2.10 MYH9~(1676-1791)多克隆抗体抑制PRRSV感染第83-86页
    4.3 讨论第86-87页
    4.4 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Mab2-5G2竞争结合MYH9阻断PRRSV感染及其位点预测第88-10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8-91页
        5.1.1 毒株、细胞系和菌株第88页
        5.1.2 主要试剂第88页
        5.1.3 主要仪器第88页
        5.1.4 Mab2-5G2抗体制备和Fab序列测定第88页
        5.1.5 病毒阻断功能验证第88-89页
        5.1.6 PRA兔源多克隆抗体血清制备第89页
        5.1.7 病毒捕获试验第89页
        5.1.8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第89页
        5.1.9 PRA截短体和突变体的表达纯化第89-90页
        5.1.10 间接免疫酶联吸附试验第90页
        5.1.11 免疫印迹试验第90-91页
        5.1.12 细胞毒性试验第91页
        5.1.13 圆二色谱仪分析PRA结构第91页
    5.2 试验结果第91-103页
        5.2.1 Mab2-5G2抗体纯化及其序列确定第91页
        5.2.2 Mab2-5G2阻断PRRSV SD16感染PAM第91-94页
        5.2.3 Mab2-5G2结合MYH9区域查找第94-96页
        5.2.4 预测Mab2-5G2Fab与PRA结合位点第96-98页
        5.2.5 PRA结合位点突变功能验证第98-103页
    5.3 讨论第103-105页
    5.4 小结第105-106页
全文总结第106-108页
本研究创新点和研究展望第108-109页
    创新点第108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22页
附录第122-126页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作者简介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遗传变异分析及S1蛋白N端区域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下一篇:Luman在小鼠颗粒细胞和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功能调节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