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遗传变异分析及S1蛋白N端区域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文献综述第15-32页
    第一章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研究进展第15-32页
        1.1 PEDV流行病学第15页
        1.2 PEDV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征第15-17页
        1.3 PEDV蛋白特征第17-20页
            1.3.1 复制酶蛋白聚合体第17-18页
            1.3.2 ORF3蛋白第18页
            1.3.3 S蛋白第18-19页
            1.3.4 E蛋白第19页
            1.3.5 M蛋白第19-20页
            1.3.6 N蛋白第20页
        1.4 PEDV的检测第20-25页
            1.4.1 PEDV感染动态曲线及宿主对感染的反应第21页
            1.4.2 病毒的分离培养第21-22页
            1.4.3 PCR检测方法第22页
            1.4.4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方法第22-23页
            1.4.5 血清学检测方法第23-25页
            1.4.6 免疫胶体金层析试纸检测方法第25页
        1.5 PEDV的防控第25-30页
            1.5.1 灭活疫苗第25-26页
            1.5.2 弱毒疫苗第26-27页
            1.5.3 重组活载体疫苗第27-28页
            1.5.4 亚单位疫苗第28页
            1.5.5 核酸疫苗第28-29页
            1.5.6 转基因植物疫苗第29页
            1.5.7 感染性克隆疫苗第29-30页
        1.6 PEDV发病机制及受体研究第30-31页
            1.6.1 PEDV发病机制第30页
            1.6.2 PEDV受体研究第30-31页
        1.7 PEDV反向遗传学第31-32页
试验研究第32-91页
    第二章 中国中部地区PEDV遗传变异分析第32-42页
        2.1 材料第32页
        2.2 方法第32-35页
            2.2.1 样品处理第32页
            2.2.2 RNA提取第32-33页
            2.2.3 cDNA合成第33页
            2.2.4 PCR检测第33-34页
            2.2.5 克隆测序及分析第34-35页
        2.3 结果第35-40页
            2.3.1 中国中部地区PEDV的筛查第35页
            2.3.2 基于S1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第35-36页
            2.3.3 基于ORF3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第36-40页
        2.4 讨论第40-41页
        2.5 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PEDV经典株和变异株鉴别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2-52页
        3.1 材料第42页
        3.2 方法第42-46页
            3.2.1 引物和探针设计第42-45页
            3.2.2 标准品的制备第45页
            3.2.3 特异性分析及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5-46页
            3.2.4 灵敏性和可重复性试验第46页
            3.2.5 临床样品检测及判定第46页
        3.3 结果第46-49页
            3.3.1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和可重复性第46-49页
            3.3.2 临床样品检测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第49页
        3.4 讨论第49-51页
        3.5 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美国俄亥俄地区PEDVS1基因N端大片段自然缺失毒株的发现第52-61页
        4.1 材料第52-53页
        4.2 方法第53-55页
            4.2.1 样品处理第53页
            4.2.2 RNA提取及cDNA合成第53页
            4.2.3 PCR检测第53-54页
            4.2.4 克隆测序第54-55页
            4.2.5 序列分析第55页
            4.2.6 PEDV的分离第55页
        4.3 结果第55-59页
            4.3.1 原美国毒株、S-INDEL毒株和S1NTD-del毒株的筛查结果第55-57页
            4.3.2 S1NTD-delPEDV毒株与原美国毒株的共感染第57-59页
            4.3.3 PEDV的分离第59页
        4.4 讨论第59-60页
        4.5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PEDVS1蛋白N端区域对病毒复制的影响第61-91页
        5.1 材料第62-63页
        5.2 方法第63-70页
            5.2.1 鉴别检测PEDVicPC22A和icPC22A-S1Δ197双重RT-qPCR方法的建立第63-65页
            5.2.2 PEDV感染无菌仔猪的试验设计第65页
            5.2.3 PEDV特异性抗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第65-68页
            5.2.4 共感染猪SIC中icPC22A和icPC22A-S1Δ197的分离第68-69页
            5.2.5 PEDVicPC22A和icPC22A-S1Δ197在Vero和IPEC-DQ细胞中的共感染第69页
            5.2.6 PEDVicPC22A和icPC22A-S1Δ197在经NA处理的Vero和IPEC-DQ细胞中的感染第69页
            5.2.7 粘蛋白、胆汁和胆汁酸对PEDVicPC22A和icPC22A-S1Δ197在Vero和IPEC-DQ细胞中感染的影响第69-70页
            5.2.8 统计分析第70页
        5.3 结果第70-88页
            5.3.1 双重TaqmanRT-qPCR方法的建立第70-73页
            5.3.2 icPC22A和icPC22A-S1Δ197在无菌仔猪上的单独感染和共感染试验第73-78页
            5.3.3 共感染组猪SIC中病毒的分离培养第78页
            5.3.4 icPC22A和icPC22A-S1Δ197在Vero和IPEC-DQ细胞中的共感染第78-81页
            5.3.5 icPC22A和icPC22A-S1Δ197在NA处理的Vero和IPEC-DQ细胞中的感染第81-82页
            5.3.6 粘蛋白对icPC22A和icPC22A-S1Δ197在Vero和IPEC-DQ细胞中的感染第82-84页
            5.3.7 胆汁和胆汁酸对icPC22A和icPC22A-S1Δ197在Vero和IPEC-DQ细胞中的感染第84-88页
        5.4 讨论第88-90页
        5.5 小结第90-91页
结论第91-92页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10页
缩略词(ABBREVIATIONINDEX)第110-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作者简介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寒草地土壤有机碳影响因子与模拟模型的研究
下一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独特型抗体Mab2-5G2与MYH9蛋白互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