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市信用卡欺诈新特征及反欺诈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4-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信用卡欺诈及反欺诈一般理论 | 第16-23页 |
第一节 研究范畴界定 | 第16-17页 |
一、信用卡 | 第16页 |
二、信用卡欺诈 | 第16-17页 |
三、反信用卡欺诈 | 第17页 |
第二节 信用卡欺诈风险及管理 | 第17-18页 |
一、信用卡欺诈风险 | 第17页 |
二、信用卡欺诈风险管理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信用卡欺诈一般特征及表现 | 第18-20页 |
一、直接性和流窜性 | 第18页 |
二、团伙性和专业性 | 第18-19页 |
三、信用卡欺诈一般表现 | 第19-20页 |
第四节 反信用卡欺诈主要手段 | 第20-23页 |
一、严格资信审核 | 第20-21页 |
二、加强用卡监控 | 第21页 |
三、规范刷卡流程 | 第21-22页 |
四、专项整治行动 | 第22-23页 |
第三章 H市信用卡欺诈新特征分析 | 第23-35页 |
第一节 H市信用卡行业现状 | 第23-24页 |
一、信用卡市场规模 | 第23页 |
二、信用卡授信额度 | 第23页 |
三、信用卡不良率 | 第23-24页 |
第二节 H市信用卡欺诈新特征 | 第24-32页 |
一、信用卡类犯罪概况 | 第24-27页 |
二、信用卡欺诈新特征 | 第27-29页 |
三、信用卡欺诈新特征主要表现 | 第29-32页 |
第三节 H市信用卡欺诈新特征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一、互联网安全缺失 | 第32页 |
二、非法集资问题突出 | 第32-33页 |
三、信用卡授信管理漏洞 | 第33-34页 |
四、第三方支付管理不成熟 | 第34-35页 |
第四章 H市反信用卡欺诈主要措施及效果评价 | 第35-41页 |
第一节 反信用卡欺诈主要措施 | 第35-37页 |
一、营造安全网络信息环境 | 第35页 |
二、开展非法集资整顿行动 | 第35-36页 |
三、建立用户风险管理制度 | 第36页 |
四、加强第三方支付监管 | 第36-37页 |
五、整顿POS违规现象 | 第37页 |
第二节 H市反信用卡欺诈取得效果 | 第37-41页 |
一、银行建立信用评级体系 | 第37-38页 |
二、信用卡诈骗案件数减少 | 第38-39页 |
三、电信诈骗案件数量增多 | 第39-40页 |
四、信用卡欺诈手段新型化 | 第40-41页 |
第五章 H市反信用卡欺诈对策建议 | 第41-45页 |
第一节 H市加强和预防风控力度 | 第41-42页 |
一、持续动态跟踪异常信息 | 第41-42页 |
二、强化客户安全意识 | 第42页 |
第二节 H市反欺诈融合新技术 | 第42-43页 |
第三节 H市监管部门监管加码 | 第43页 |
第四节 H市公安机关高压打击 | 第43-45页 |
一、依托大数据开展信用卡诈骗预警防控 | 第43-44页 |
二、加快推进警务云信息化建设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6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45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