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轿车轮毂轴承单元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轮毂轴承单元的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1.2.2 轮毂轴承单元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摆动碾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22页 |
1.3.1 摆动碾压技术的国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3.2 摆动碾压技术的国内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3.3 摆动碾压技术在轮毂轴承铆装成形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轮毂轴承铆装工艺理论分析 | 第24-32页 |
2.1 轮毂轴承预紧 | 第24-25页 |
2.1.1 轴承预紧 | 第24-25页 |
2.1.2 铆装成形简介 | 第25页 |
2.2 铆装成形工艺理论分析 | 第25-27页 |
2.2.1 接触面轮廓曲线方程 | 第25-26页 |
2.2.2 接触面积系数 | 第26-27页 |
2.2.3 铆装力 | 第27页 |
2.3 主要工艺参数 | 第27-29页 |
2.3.1 铆头运动轨迹 | 第27-28页 |
2.3.2 铆头倾角 | 第28-29页 |
2.3.3 每转进给量 | 第29页 |
2.3.4 终铆时间 | 第29页 |
2.4 其他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2.4.1 铆头 | 第30页 |
2.4.2 轴承组件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轮毂轴承铆装工艺仿真分析 | 第32-41页 |
3.1 有限元基础 | 第32-33页 |
3.1.1 有限元法 | 第32页 |
3.1.2 动力显式算法 | 第32页 |
3.1.3 CAE技术 | 第32-33页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3-35页 |
3.2.1 ABAQUS软件 | 第33页 |
3.2.2 几何建模 | 第33页 |
3.2.3 材料选用及参数 | 第33-34页 |
3.2.4 网格划分 | 第34页 |
3.2.5 加载与约束 | 第34-35页 |
3.2.6 接触条件定义 | 第35页 |
3.3 模拟分析结果 | 第35-40页 |
3.3.1 内法兰根部受力分析 | 第35-36页 |
3.3.2 铆头运动轨迹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铆头倾角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4 终铆时间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轮毂轴承铆装工艺试验研究 | 第41-48页 |
4.1 试验条件 | 第41-43页 |
4.1.1 铆合装配专用机床 | 第41页 |
4.1.2 铆装力测试系统 | 第41-42页 |
4.1.3 检测设备 | 第42-43页 |
4.2 轮毂轴承弯曲疲劳强度试验 | 第43-44页 |
4.2.1 试验结果 | 第43页 |
4.2.2 改进结果验证 | 第43-44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4.3.1 铆装力 | 第44-45页 |
4.3.2 铆头倾角对轴端缩径尺寸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3 样件试制与寿命检测 | 第46-4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轴承结构改进及其铆装工艺仿真分析 | 第48-60页 |
5.1 轴承结构改进 | 第48页 |
5.2 有限元模型 | 第48-50页 |
5.2.1 材料参数 | 第48-49页 |
5.2.2 网格划分 | 第49页 |
5.2.3 条件设定 | 第49-50页 |
5.3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5.3.1 每转进给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5.3.2 终铆时间的影响 | 第51-52页 |
5.4 铆装成形过程分析 | 第52-57页 |
5.4.1 铆装力和卡紧力 | 第52-53页 |
5.4.2 应变场 | 第53-55页 |
5.4.3 应力场 | 第55-57页 |
5.5 金相分析 | 第57-59页 |
5.5.1 金相实验 | 第58页 |
5.5.2 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