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回顾我国基层政权发展 | 第16-21页 |
2.1 我国古代基层政权的设置和发展 | 第16-18页 |
2.1.1 春秋以前(夏商周) | 第16页 |
2.1.2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 第16页 |
2.1.3 三国至隋唐时期 | 第16-17页 |
2.1.4 宋元明时期 | 第17页 |
2.1.5 清朝 | 第17-18页 |
2.2 中国近代及当代基层政权的设置和发展 | 第18-21页 |
2.2.1 近代基层政权 | 第18-19页 |
2.2.2 当代基层政权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当前A镇B村基层治理面临的实际困境 | 第21-29页 |
3.1 A镇B村的基本情况、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3.1.1 村级组织缺乏权威性 | 第21-22页 |
3.1.2 村级组织职能空心化 | 第22-23页 |
3.2 对执行主体访谈调查分析 | 第23-25页 |
3.2.1 市场经济下村民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认同 | 第23-24页 |
3.2.2 市场经济下村干部、党员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认同 | 第24-25页 |
3.3 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实际困境 | 第25-29页 |
3.3.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 | 第25-26页 |
3.3.2 农村村民自治流于形式 | 第26页 |
3.3.3 公共服务存在体制性缺位 | 第26-27页 |
3.3.4 农村基层组织缺乏资源和手段 | 第27-28页 |
3.3.5 农民参与自治的程度很低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困境成因 | 第29-34页 |
4.1 县、乡、村三级治理组织的纵向关系规定不够具体 | 第29-30页 |
4.2 传统治理体制惯性制约 | 第30-31页 |
4.3 乡镇-村治理资源配置失衡 | 第31-32页 |
4.4 农村既得利益者的阻挠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当前解决农村基层治理困境的对策 | 第34-43页 |
5.1 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法律制度 | 第34-36页 |
5.1.1 完善《宪法》的相关规定 | 第34页 |
5.1.2 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的相关规定 | 第34-36页 |
5.2 明确农村基层自治的主体职责 | 第36-39页 |
5.2.1 完善乡镇政府的合法性 | 第36-38页 |
5.2.2 明确村级组织自治权限职责 | 第38页 |
5.2.3 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村民管理工作当中 | 第38-39页 |
5.3 充实人才队伍,促进更好地发挥工作 | 第39-41页 |
5.3.1 加强基层干部培养 | 第39-40页 |
5.3.2 村干部队伍建设 | 第40-41页 |
5.4 尊重自生秩序,选择渐进性政治发展模式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