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人造纹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山区公路自然纹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退规律研究第16-26页
    2.1 山区公路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第16-20页
        2.1.1 路面因素第16-18页
        2.1.2 车辆因素第18-19页
        2.1.3 气候因素第19-20页
    2.2 山区公路自然纹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数据采集第20-22页
        2.2.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案第20页
        2.2.2 构造深度测试第20-21页
        2.2.3 摩擦系数测试第21-22页
    2.3 山区公路自然纹理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数据分析第22-25页
        2.3.1 构造深度数据分析第22-23页
        2.3.2 摩擦系数数据分析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人造纹理技术参数研究第26-42页
    3.1 纹理形状第26-28页
        3.1.1 水力学性能第26-27页
        3.1.2 力学性能第27-28页
    3.2 纹理方向角度第28-33页
        3.2.1 相关假定第28页
        3.2.2 理论分析第28-33页
    3.3 纹理间距第33-38页
        3.3.1 路面噪声因素第33-35页
        3.3.2 抗车辙性能第35-36页
        3.3.3 抗滑性能第36-38页
    3.4 纹理直径第38-40页
        3.4.1 纹理宽度第38-39页
        3.4.2 纹理深度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沥青路面人造纹理技术性能研究第42-76页
    4.1 理论分析第42-49页
        4.1.1 摩擦系数与构造深度第42-45页
        4.1.2 排水性能第45-48页
        4.1.3 水膜厚度与路面抗滑第48-49页
    4.2 人造纹理沥青混合料车辙板试件制取第49-55页
        4.2.1 原材料指标第49-50页
        4.2.2 矿料配比设计第50-53页
        4.2.3 路用性能试验第53-55页
        4.2.4 人造纹理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试件制作理念第55页
    4.3 人造纹理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第55-68页
        4.3.1 试验设备第55-57页
        4.3.2 试验方案设计第57-60页
        4.3.3 抗滑性能数据采集及分析第60-64页
        4.3.4 抗滑数据简单拟合第64-66页
        4.3.5 加速磨耗作用质量损失试验数据分析第66-68页
    4.4 人造纹理对沥青路面排水性能影响第68-70页
        4.4.1 试验方案设计第68页
        4.4.2 人造纹理沥青路面排水性能数据采集及数据分析第68-70页
    4.5 人造纹理对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第70-74页
        4.5.1 方案设计第70-71页
        4.5.2 试验方法第71页
        4.5.3 试验数据及分析第71-74页
    4.6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沥青路面人造纹理技术工程应用第76-86页
    5.1 项目基本概况第76-77页
        5.1.1 工程背景第76页
        5.1.2 原设计情况第76-77页
    5.2 路面积水原因分析第77-79页
        5.2.1 现场路面积水危害分析第78页
        5.2.2 路面积水成因分析及部分积水路段第78-79页
    5.3 路面积水处治措施及应用评价第79-81页
        5.3.1 路面积水处治方案分析第79-80页
        5.3.2 施工方案设计及部分路段处治汇总第80-81页
        5.3.3 应用评价第81页
    5.4 其他应用区域第81-85页
        5.4.1 易积水路段第81-82页
        5.4.2 易磨光路段第82-84页
        5.4.3 易倾覆路段第84-85页
    5.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9页
    6.1 结论第86-87页
    6.2 展望与不足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附录第94-99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BIM的钢管混凝土拱桥可视化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平顶山隧道空间交叉施工力学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