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卟啉及二维纳米材料的DNA检测新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9-12页
英文摘要第12-14页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54页
    1.1 DNA序列检测的原理和方法第16-27页
        1.1.1 基本原理第16-18页
        1.1.2 主要检测方法第18-27页
    1.2 卟啉模拟酶在生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第27-31页
        1.2.1 卟啉模拟酶在比色检测中的应用第27-28页
        1.2.2 卟啉模拟酶在荧光检测中的应用第28-29页
        1.2.3 卟啉模拟酶在化学发光检测中的应用第29-30页
        1.2.4 卟啉模拟酶在电化学检测中的应用第30-31页
    1.3 二维纳米材料在生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第31-45页
        1.3.1 石墨烯在荧光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第31-38页
        1.3.2 石墨烯在比色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第38-40页
        1.3.3 石墨烯在化学发光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第40页
        1.3.4 石墨烯在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第40-41页
        1.3.5 石墨烯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第41页
        1.3.6 石墨烯在其它光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第41-42页
        1.3.7 石墨烯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进展第42-43页
        1.3.8 类石墨烯二维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进展第43-45页
    1.4 DNA检测方法学的发展趋势第45-46页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4页
第二章 石墨烯负载三价铁卟啉作为仿过氧化酶探针用于DNA电化学检测第54-68页
    2.1 引言第54-56页
    2.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2.2.1 材料与试剂第56-57页
        2.2.2 仪器和电化学测量步骤第57页
        2.2.3 卟啉基HRP模拟物的制备第57页
        2.2.4 金纳米粒子-单壁碳纳米角复合物的制备第57-58页
        2.2.5 电化学DNA传感器组装和检测第5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2.3.1 FeTMPyP-streptavidin-GO和AuNPs-SWCNH的表征第58-60页
        2.3.2 FeTMPyP-streptavidin-GO复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第60-61页
        2.3.3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组装与目标DNA的检测第61-64页
        2.3.4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特异性、抗干扰能力和重现性第64-65页
    2.4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三章 基于氮化碳纳米片荧光猝灭效应的多功能荧光检测应用第68-89页
    3.1 引言第68-72页
    3.2 实验部分第72-75页
        3.2.1 材料与试剂第72-73页
        3.2.2 仪器和荧光测量步骤第73-74页
        3.2.3 CNNS的制备第74页
        3.2.4 均相荧光检测DNA第74页
        3.2.5 比率荧光检测DNA第74页
        3.2.6 均相荧光检测Hg~(2+)第74-7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5-85页
        3.3.1 CNNS的表征第75-76页
        3.3.2 CNNS的荧光猝灭性能与猝灭机制第76-80页
        3.3.3 不引入或引入Exo Ⅲ催化循环荧光检测DNA第80-82页
        3.3.4 比率荧光检测DNA第82-84页
        3.3.5 荧光检测Hg~(2+)第84-85页
    3.4 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调控的DNA-hemin过氧化酶活性及在DNA荧光检测中的应用第89-104页
    4.1 引言第89-91页
    4.2 实验部分第91-93页
        4.2.1 材料与试剂第91-92页
        4.2.2 仪器和凝胶电泳实验第92-93页
        4.2.3 GO对探针的抑制效应第93页
        4.2.4 均相荧光检测DNA第9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93-101页
        4.3.1 GO对探针催化活性的抑制效应第93-96页
        4.3.2 GO对探针过氧化酶活性抑制效应的影响因素第96-97页
        4.3.3 GO对探针催化动力学的影响第97-98页
        4.3.4 凝胶电泳研究探针与GO的相互作用第98页
        4.3.5 均相荧光检测DNA第98-101页
    4.4 结论第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4页
第五章 双hemin标记核酸链的催化性能: 构型依赖性及在DNA荧光检测中的应用第104-117页
    5.1 引言第104-106页
    5.2 实验部分第106-109页
        5.2.1 材料与试剂第106-108页
        5.2.2 仪器第108页
        5.2.3 均相荧光检测DNA第108-10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9-114页
        5.3.1 探针识别目标DNA后的结构变化第109-110页
        5.3.2 探针识别目标DNA后的催化性能变化第110-112页
        5.3.3 对目标DNA进行均相荧光检测的条件优化第112-113页
        5.3.4 均相荧光检测DNA第113页
        5.3.5 双hemin标记探针与分子信标、hemin-DNAzyme的检测性能比较第113-114页
    5.4 结论第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17页
第六章 DNA链取代激活的hemin过氧化酶活性及在DNA荧光检测中的应用第117-135页
    6.1 引言第117-119页
    6.2 实验部分第119-125页
        6.2.1 材料与试剂第119-124页
        6.2.2 仪器第124页
        6.2.3 双链探针的退火制备第124页
        6.2.4 检测条件优化第124-125页
        6.2.5 均相荧光检测DNA第12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125-131页
        6.3.1 双链探针识别目标DNA后的结构变化第125-126页
        6.3.2 探针识别目标DNA后的催化性能变化第126-127页
        6.3.3 双链探针支点长度的影响第127-128页
        6.3.4 对目标DNA进行均相荧光检测的条件优化第128-129页
        6.3.5 均相荧光检测DNA及检测特异性第129-131页
    6.4 结论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5页
附录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铃薯Y病毒CP和HC-Pro蛋白影响植物光合速率分子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海洋天然产物Callipeltin B的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