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规划论文

预防大停电的复杂电网脆弱性评估及差异化规划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5-32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5-18页
    1.2 研究现状第18-28页
        1.2.1 大停电事故时间序列及风险评估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2 复杂电力系统演化及停电故障模型研究现状第20-24页
        1.2.3 复杂电力系统脆弱元件识别研究现状第24-26页
        1.2.4 电网差异化规划研究现状第26-28页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8-32页
第2章 大停电事故脆弱源及其风险熵评估第32-52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典型大停电事故脆弱源第33-36页
    2.3 停电事故脆弱源风险熵模型第36-42页
        2.3.1 考虑恢复力、脆弱性和不可探测因子的风险模型第36-39页
        2.3.2 利用信息熵权系数的风险熵模型第39-40页
        2.3.3 脆弱源导致的停电概率-规模幂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第40-42页
    2.4 算例分析第42-50页
        2.4.1 停电概率-规模幂律分布参数估计方法分析验证第42-45页
        2.4.2 停电事故序列脆弱源风险熵评估与分析第45-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3章 考虑区域特征的电网演化模型及分形特性第52-64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考虑区域特征的电网时空演化模型第53-57页
        3.2.1 区域特征差异化建模第53-54页
        3.2.2 考虑区域特征的电网时空演化模型仿真流程第54-57页
    3.3 模型算例分析及分形特性第57-61页
        3.3.1 算例介绍与参数设置第57页
        3.3.2 算例结果及分析第57-61页
    3.4 实际电网分形特性第61-62页
    3.5 电网演化发展与分形特性第62-63页
    3.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4章 基于电网对偶模型和E-PageRank算法的重要线路识别第64-82页
    4.1 引言第64-65页
    4.2 电网对偶模型第65-69页
        4.2.1 电网对偶模型建模思路第65页
        4.2.2 电网拓扑对偶模型第65-67页
        4.2.3 电网线路交互影响对偶模型第67-69页
    4.3 重要线路识别E-PageRank算法第69-74页
        4.3.1 识别电网拓扑重要线路的TE-PageRank算法第70-72页
        4.3.2 识别电网线路交互影响对偶模型的FE-PageRank算法第72-74页
    4.4 算例分析第74-81页
        4.4.1 电网拓扑对偶模型及TE-PageRank算法的重要线路识别分析第74-77页
        4.4.2 电网线路交互影响对偶模型及FE-PageRank算法的重要线路识别分析第77-79页
        4.4.3 两种识别模型结果比较与应用第79-81页
    4.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5章 输电网骨干网架差异化规划优化模型第82-94页
    5.1 引言第82-83页
    5.2 输电网骨干网架差异化规划建模思路第83页
    5.3 输电网骨干网架差异化规划模型第83-88页
        5.3.1 输电网差异化规划重要元件评估第83-86页
        5.3.2 输电网骨干网架优化规划模型第86-88页
        5.3.3 模型求解第88页
    5.4 算例分析第88-93页
        5.4.1 输电网骨干网架差异化规划重要元件识别与对比分析第88-93页
    5.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模型与方法第94-108页
    6.1 引言第94页
    6.2 配电网差异化规划的定位与流程方法第94-98页
        6.2.1 配电网差异化规划定位第94-95页
        6.2.2 配电网差异化规划流程第95-98页
    6.3 配电网高标准网络差异化规划模型第98-100页
        6.3.1 目标函数第98页
        6.3.2 约束条件第98-100页
    6.4 模型算法第100-103页
    6.5 算例分析第103-107页
        6.5.1 算例分析1第103-105页
        6.5.2 算例分析2第105-106页
        6.5.3 减灾效益分析第106-107页
    6.6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结论与展望第108-112页
    1 结论第108-110页
    2 展望第110-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附录 A 2002~2015年UCTE停电事故统计第127-146页
附录 B IEEE118节点系统参数第146-152页
附录 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52-153页
附录 D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纤维复合铜基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储能研究
下一篇:高速电气化铁路大容量电能质量调节系统理论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