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3-22页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1.2.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1.2.3 正极材料 | 第16-17页 |
1.2.4 负极材料 | 第17-20页 |
1.2.5 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改性策略 | 第20-22页 |
1.2.6 锂离子电池应用前景 | 第22页 |
1.3 本文的选题构想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3.1 选题构想 | 第22-2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2章 制备工艺及表征手段 | 第25-30页 |
2.1 制备工艺 | 第25-27页 |
2.1.1 化学试剂及合成设备 | 第25-26页 |
2.1.2 静电纺丝技术简介 | 第26-27页 |
2.2 表征手段 | 第27-30页 |
2.2.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7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7-28页 |
2.2.3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28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第28页 |
2.2.5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S) | 第28页 |
2.2.6 共聚焦拉曼光谱仪(Raman) | 第28页 |
2.2.7 热重-差热分析法(TGA) | 第28-29页 |
2.2.8 循环伏安曲线(CV) | 第29页 |
2.2.9 恒电流充放电 | 第29页 |
2.2.10 电化学阻抗谱(EIS) | 第29-30页 |
第3章 类似于柳条发芽结构的铜掺杂碳纳米纤维及锂/钠存储研究 | 第30-45页 |
3.1 引言 | 第30-31页 |
3.2 材料合成及表征 | 第31-33页 |
3.2.1 试剂 | 第31页 |
3.2.2 合成类似于柳条发芽结构的铜掺杂碳纳米纤维 | 第31-32页 |
3.2.3 样品表征 | 第32页 |
3.2.4 电化学测试 | 第32-33页 |
3.2.5 制备锂离子电池 | 第33页 |
3.2.6 制备钠离子电池 | 第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4页 |
3.3.1 类似于柳条发芽结构的铜掺杂碳纳米纤维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33-39页 |
3.3.2 类似于柳条发芽结构的铜掺杂碳纳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 | 第39-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氧化铜/铜均匀分散于碳纳米纤维及锂存储研究 | 第45-62页 |
4.1 引言 | 第45-46页 |
4.2 材料合成及表征 | 第46-48页 |
4.2.1 试剂 | 第46页 |
4.2.2 合成氧化铜/铜均匀分散的碳纳米纤维(CuO/Cu/CNFs) | 第46-47页 |
4.2.3 合成氧化铜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纤维 | 第47页 |
4.2.4 样品表征 | 第47-48页 |
4.2.5 电化学测试 | 第4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8-61页 |
4.3.1 均匀分散的氧化铜/铜碳纳米纤维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48-53页 |
4.3.2 均匀分散的氧化铜/铜碳纳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 | 第53-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氧化亚铜/铜限域的碳纳米纤维及锂存储研究 | 第62-72页 |
5.1 引言 | 第62-63页 |
5.2 材料合成及表征 | 第63-65页 |
5.2.1 试剂 | 第63页 |
5.2.2 制备氧化亚铜/铜限域的碳纳米纤维 | 第63-64页 |
5.2.3 样品表征 | 第64页 |
5.2.4 电化学测试 | 第64-6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5.3.1 Cu_xO-ZnOCNFs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65-68页 |
5.3.2 Cu_xO-ZnOCNFs结构的电化学测试 | 第68-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超细钴酸铜限域于碳纳米纤维及锂存储研究 | 第72-87页 |
6.1 引言 | 第72-73页 |
6.2 材料合成及表征 | 第73-75页 |
6.2.1 合成均匀分散的超细钴酸铜碳纳米纤维(CuCo_2O_4/CNFs) | 第73-74页 |
6.2.2 样品表征 | 第74-75页 |
6.2.3 电化学测试 | 第75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5页 |
6.3.1 均匀分散的超细钴酸铜碳纳米纤维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75-80页 |
6.3.2 均匀分散的超细钴酸铜碳纳米纤维的电化学性能 | 第80-8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总结 | 第87-88页 |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第114-115页 |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4-115页 |
二、主持及参与的项目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