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1.1 选题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1.2.1 雷暴云的电荷结构 | 第8-10页 |
| 1.2.2 中国广州地区雷暴云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1.2.3 一些强对流指数的研究 | 第11-12页 |
| 1.2.4 利用强对流参数分析层结特征 | 第12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三维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简介和个例介绍 | 第14-23页 |
| 2.1 模式简介 | 第14-19页 |
| 2.1.1 模式的控制方程组 | 第14-17页 |
| 2.1.2 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 第17-18页 |
| 2.1.3 起电参数化方案 | 第18-19页 |
| 2.1.4 放电参数化方案 | 第19页 |
| 2.2 个例介绍 | 第19-23页 |
| 第三章 广东地区强中弱雷暴的层结参数统计分析 | 第23-35页 |
| 3.1 资料选取与处理 | 第23-25页 |
| 3.2 热力稳定度指数分析 | 第25-30页 |
| 3.2.1 沙氏指数 | 第25-27页 |
| 3.2.2 抬升指数 | 第27-28页 |
| 3.2.3 K 指数 | 第28-30页 |
| 3.3 能量参数分析 | 第30-32页 |
| 3.3.1 对流有效位能 | 第30-31页 |
| 3.3.2 对流抑制位能 | 第31-32页 |
| 3.4 热力与动力相结合的参数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广东地区一次雷暴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35-46页 |
| 4.1 流场和降水 | 第35-36页 |
| 4.2 水凝物粒子的时空分布 | 第36-37页 |
| 4.3 水凝物粒子源汇项的转换 | 第37-39页 |
| 4.4 放电情况和电荷结构总体特征 | 第39-42页 |
| 4.5 霰粒子和冰晶粒子的电荷密度分布特征 | 第42-46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9页 |
| 5.1 主要结论 | 第46-47页 |
| 5.2 论文创新点 | 第47页 |
| 5.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