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凝结核对南京地区冰雹天气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 1.2.1 数值模式 | 第9-10页 |
| 1.2.2 云微物理方案 | 第10页 |
| 1.2.3 云凝结核及其对降水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模式及模拟方案介绍 | 第14-22页 |
| 2.1 数值模式 | 第14-18页 |
| 2.1.1 WRF模式 | 第14-15页 |
| 2.1.2 云物理方案介绍 | 第15-17页 |
| 2.1.3 NSSL 2-mom+ccn方案 | 第17-18页 |
| 2.2 资料介绍和模拟方案设计 | 第18-20页 |
| 2.2.1 资料介绍 | 第18-19页 |
| 2.2.2 模拟方案设计 | 第19-20页 |
| 2.3 模式试验设计 | 第20-22页 |
| 2.3.1 云凝结核的相关公式 | 第20页 |
| 2.3.2 云凝结核的浓度设置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冰雹云过程的数值模拟 | 第22-28页 |
| 3.1 个例介绍和天气过程分析 | 第22-23页 |
| 3.1.1 天气过程 | 第22页 |
| 3.1.2 天气形势 | 第22-23页 |
| 3.2 对流发生条件分析 | 第23-28页 |
| 3.2.1 低空风场 | 第23-24页 |
| 3.2.2 水汽条件 | 第24-25页 |
| 3.2.3 条件不稳定层结 | 第25-28页 |
| 第四章 CCN浓度变化对强对流过程的影响 | 第28-44页 |
| 4.1 雷达回波与降水分析 | 第28-31页 |
| 4.2 水凝物粒子演变特征分析 | 第31-34页 |
| 4.3 云微物理结构垂直分布 | 第34-4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CCN垂直分布对强对流过程的影响 | 第44-58页 |
| 5.1 雷达回波与降水分析 | 第44-48页 |
| 5.2 水凝物粒子演变特征分析 | 第48-49页 |
| 5.3 水凝物粒子垂直分布演变分析 | 第49-55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5-5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 6.2 本文特色 | 第59页 |
| 6.3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 个人简介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