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太阳能光热发电的主要形式 | 第9-12页 |
1.3 塔式光热发电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定日镜控制技术概况 | 第13-14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太阳运动规律及定日镜追日反射原理 | 第16-28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太阳位置的计算 | 第16-19页 |
2.2.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 第16-18页 |
2.2.2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 | 第18-19页 |
2.3 定日镜追日反射原理 | 第19-24页 |
2.3.1 定日镜跟踪方式 | 第19-20页 |
2.3.2 欧拉旋转矩阵原理 | 第20-21页 |
2.3.3 定日镜旋转参数的定义 | 第21-22页 |
2.3.4 定日镜追日模型的建立 | 第22-24页 |
2.4 太阳运动规律以及定日镜追日仿真 | 第24-27页 |
2.4.1 太阳运动规律仿真 | 第24-26页 |
2.4.2 定日镜追日反射仿真与分析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定日镜追日反射误差特性分析 | 第28-41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定日镜误差 | 第28-32页 |
3.2.1 确定性误差 | 第28-31页 |
3.2.2 非确定性误差 | 第31-32页 |
3.3 定日镜追日反射误差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3.3.1 主要误差的选取 | 第32页 |
3.3.2 误差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3.4 仿真与分析 | 第35-40页 |
3.4.1 定日镜场设计 | 第35页 |
3.4.2 定日镜理想运动规律仿真 | 第35-36页 |
3.4.3 立柱倾斜时定日镜运动规律仿真 | 第36-37页 |
3.4.4 定日镜立柱倾斜镜场光斑漂移仿真 | 第37-38页 |
3.4.5 定日镜电机丢、失步镜场光斑漂移仿真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定日镜运行状态检测与参数软测量 | 第41-54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基于BCS的定日镜运行状态检测 | 第41-42页 |
4.2.1 BCS系统的建立 | 第41-42页 |
4.2.2 白板设计 | 第42页 |
4.3 图像预处理 | 第42-47页 |
4.3.1 图像灰度化处理 | 第42-44页 |
4.3.2 图像二值化处理 | 第44-45页 |
4.3.3 图像增强 | 第45-47页 |
4.4 白板中心点标定与光斑中心点测量 | 第47-49页 |
4.4.1 白板中心点标定 | 第47-48页 |
4.4.2 光斑中心点的测量 | 第48-49页 |
4.5 定日镜误差计算及校正 | 第49-52页 |
4.5.1 定日镜光斑误差实验模型建立 | 第49-51页 |
4.5.2 定日镜误差角度计算及校正 | 第51-5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基于MEMS的定日镜姿态测量与闭环控制设计 | 第54-74页 |
5.1 引言 | 第54页 |
5.2 系统方案设计 | 第54-57页 |
5.2.1 系统方案介绍 | 第54-56页 |
5.2.2 系统程序流程 | 第56-57页 |
5.3 IMU姿态角度测量原理及器件选型 | 第57-61页 |
5.3.1 IMU角度测量原理简介 | 第57-59页 |
5.3.2 IMU器件选型 | 第59-61页 |
5.4 定日镜姿态角度的测量 | 第61-65页 |
5.4.1 测量器件的安装 | 第61-62页 |
5.4.2 定日镜姿态测量上位机调试 | 第62-64页 |
5.4.3 定日镜姿态测量实验 | 第64-65页 |
5.5 定日镜姿态精确控制系统设计 | 第65-73页 |
5.5.1 PID控制器设计 | 第65-67页 |
5.5.2 模糊控制原理 | 第67-69页 |
5.5.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 第69-7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在读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