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隧道负离子技术除尘效率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隧道粉尘治理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负离子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1 负离子技术在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负离子技术在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3 相近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负离子技术除尘的机理 | 第20-30页 |
2.1 负离子技术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1.1 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机理 | 第20页 |
2.1.2 空气负离子的产生方法 | 第20-21页 |
2.1.3 空气负离子的作用 | 第21-22页 |
2.2 负离子技术除尘过程的机理 | 第22-24页 |
2.2.1 电场区除尘机理 | 第22-24页 |
2.2.2 迁移区除尘机理 | 第24页 |
2.3 粉尘颗粒特性 | 第24-27页 |
2.3.1 粉尘颗粒特性 | 第24-25页 |
2.3.2 粉尘颗粒的荷电特性分析 | 第25-27页 |
2.4 除尘效率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数值方法及数值模拟 | 第30-42页 |
3.1 控制方程 | 第30-33页 |
3.1.1 流场控制方程 | 第30页 |
3.1.2 电晕电场控制方程 | 第30-32页 |
3.1.3 颗粒荷电控制方程 | 第32页 |
3.1.4 颗粒运动控制方程 | 第32-33页 |
3.2 数值方法 | 第33-37页 |
3.2.1 流场控制方程计算方法 | 第33-34页 |
3.2.2 电场控制方程计算方法 | 第34页 |
3.2.3 颗粒控制方程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3.2.4 多场耦合算法 | 第35-37页 |
3.3 模型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37-40页 |
3.3.1 几何模型 | 第37-38页 |
3.3.2 网格划分 | 第38页 |
3.3.3 边界条件 | 第38-40页 |
3.4 调试与计算 | 第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42-59页 |
4.1 三维流场的速度分布 | 第42-43页 |
4.2 三维电场分布 | 第43页 |
4.3 不同影响因素下的颗粒运动 | 第43-49页 |
4.3.1 粉尘粒径对颗粒运动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2 入口风速对颗粒运动的影响 | 第45-47页 |
4.3.3 工作电压对颗粒运动的影响 | 第47页 |
4.3.4 粉尘初始浓度对颗粒运动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5 安装位置对颗粒运动的影响 | 第48-49页 |
4.4 不同影响因素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49-55页 |
4.4.1 粉尘粒径及入口风速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2 工作电压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3 粉尘初始浓度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4 安装位置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4.5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5-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现场试验及分析 | 第59-69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9页 |
5.2 试验布置方案 | 第59-62页 |
5.2.1 仪器的选取 | 第59-60页 |
5.2.2 负离子系统布置方案 | 第60页 |
5.2.3 测试仪器布置方案 | 第60-61页 |
5.2.4 测试周期 | 第61-62页 |
5.3 现场测试数据及与数值模拟比较分析 | 第62-68页 |
5.3.1 现场测试数据及分析 | 第62-66页 |
5.3.2 现场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及分析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