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2.1 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12-16页 |
1.2.2 能量反应分析方法 | 第16-18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桥梁地震响应分析基本方法 | 第21-37页 |
2.1 静力法 | 第21页 |
2.2 反应谱法 | 第21-22页 |
2.3 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2.3.1 Pushover分析方法基本假定 | 第22页 |
2.3.2 Pushover原理及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转换 | 第22-25页 |
2.3.3 Pushover分析一般步骤 | 第25-26页 |
2.4 动力时程法 | 第26-30页 |
2.4.1 时程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2.4.2 动力学方程求解 | 第27-30页 |
2.4.3 阻尼 | 第30页 |
2.5 概率性抗震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6 改进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31-36页 |
2.6.1 水平推覆力模式 | 第31-34页 |
2.6.2 顶点位移历程的确定 | 第34页 |
2.6.3 实施步骤 | 第34-35页 |
2.6.4 滞回耗能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2.7 对比分析 | 第3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有限元建模及推覆分析 | 第37-56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7-38页 |
3.2 模型建立 | 第38-47页 |
3.2.1 结构离散 | 第38页 |
3.2.2 单元选择 | 第38-39页 |
3.2.3 恢复力模型确定 | 第39-42页 |
3.2.4 边界条件 | 第42页 |
3.2.5 作用模拟 | 第42-47页 |
3.2.6 模型验证 | 第47页 |
3.3 结构地震性能评估方法 | 第47-49页 |
3.3.1 损伤识别模型 | 第47-48页 |
3.3.2 结构性能水准划分 | 第48-49页 |
3.3.3 地震性能评估流程 | 第49页 |
3.4 单墩模型推覆分析 | 第49-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实桥应用及分析 | 第56-76页 |
4.1 结构动力特性与弹性分析 | 第56-57页 |
4.2 地震响应分析及对比 | 第57-71页 |
4.2.1 非线性杆单元的定义 | 第57-59页 |
4.2.2 侧向力模式的选取 | 第59页 |
4.2.3 模型简化 | 第59-62页 |
4.2.4 位移历程的计算 | 第62-67页 |
4.2.5 结果分析及对比 | 第67-71页 |
4.3 滞回耗能计算 | 第71-72页 |
4.4 地震性能评估 | 第72-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