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希金斯刺盘孢侵染拟南芥的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6页
    1 希金斯刺盘孢侵染拟南芥的过程第15-16页
    2 希金斯刺盘孢侵染机理研究进展第16-23页
        2.1 植物炭疽病菌致病相关基因功能研究第16-19页
        2.2 病原物致病过程中的信号转导途径第19-23页
    3 脂类代谢第23-27页
        3.1 脂肪水解第23-24页
        3.2 脂肪酸的β氧化第24-25页
        3.3 乙醛酸循环第25-27页
    4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模型第27-28页
    5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寄主细胞跨膜转运的分子机理第28-35页
        5.1 植物细胞的跨膜转运第28-30页
        5.2 PTI中的跨膜转运第30-31页
        5.3 病原菌穿透过程中寄主的跨膜转运第31-32页
        5.4 穿透后的寄主胞内的跨膜转运第32-35页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35-36页
第二章 希金斯刺盘孢T-DNA插入突变体库构建、致病缺陷突变体筛选及侧翼序列分析第36-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7-42页
        1.1 试验材料第37-38页
        1.2 试验方法第38-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52页
        2.1 希金斯刺盘孢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第42-43页
        2.2 希金斯刺盘孢致病缺陷突变体的获得第43-47页
        2.3 致病缺陷突变体的Southern杂交检测第47-48页
        2.4 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分析第48-52页
    3 讨论第52-53页
第三章 ChRgf基因在希金斯刺盘孢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第53-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61页
        1.1 供试菌株第54页
        1.2 供试植物第54页
        1.3 希金斯刺盘孢RasGEF家族基因的序列分析第54-55页
        1.4 载体的构建和ATMT转化第55页
        1.5 农杆菌介导敲除、互补载体转化希金斯刺盘孢野生型菌株第55-56页
        1.6 ChRgf基因敲除、互补转化子的PCR鉴定第56页
        1.7 ChRgf基因敲除、互补转化子的Southern杂交鉴定第56页
        1.8 希金斯刺盘孢转化子生物学表型分析第56-57页
        1.9 真菌菌丝胞内cAMP含量的测定第57-58页
        1.10 外源物对孢子萌发及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第58页
        1.11 细胞壁完整性及抗逆能力测定第58页
        1.12 致病力测定及病菌侵染过程观察第58-59页
        1.13 ChRgf基因在发育及侵染过程中的表达分析第59-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79页
        2.1 希金斯刺盘孢RasGEF家族基因分析第61-63页
        2.2 ChRgf基因的敲除与互补第63-67页
        2.3 ChRgf对菌落形态及生长速度、菌丝干重的影响第67-68页
        2.4 ChRgf基因敲除对菌丝尖端的影响第68-69页
        2.5 ChRgf影响希金斯刺盘孢的产孢第69-70页
        2.6 ChRgf基因敲除对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的影响第70-71页
        2.7 ChRgf敲除对附着胞膨压的影响第71-72页
        2.8 ChRgf敲除对希金斯刺盘孢致病力的影响第72-75页
        2.9 ChRgf参与调控cAMP信号途径第75-77页
        2.10 ChRgf基因影响细胞壁完整性及细胞渗透压第77-78页
        2.11 ChRgf基因的表达情况第78-79页
    3 讨论第79-82页
第四章 乙酰辅酶A合成酶ChAcs在希金斯刺盘孢初生菌丝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第82-10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3-87页
        1.1 供试菌株及供试植物第83页
        1.2 希金斯刺盘孢ChAcs家族基因的序列分析第83页
        1.3 ChAcs基因敲除、互补载体的构建第83-84页
        1.4 ChAcs基因敲除转化子的Southern杂交鉴定第84页
        1.5 ChAcs基因互补转化子的PCR验证第84-85页
        1.6 希金斯刺盘孢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第85页
        1.7 总脂类含量的测定第85页
        1.8 脂肪粒染色第85页
        1.9 致病性测定及侵染过程观察第85-86页
        1.10 ChAcs基因在希金斯刺盘孢生长发育及侵染拟南芥过程中的表达分析第86页
        1.11 RNA-seq分析及相关基因的验证第86-8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7-104页
        2.1 希金斯刺盘孢乙酰辅酶A合成酶家族基因的分析第87-89页
        2.2 ChAcs基因的敲除第89-90页
        2.3 ChAcs基因的互补载体的构建以及互补转化子的获得第90-92页
        2.4 ChAcs基因对希金斯刺盘孢生长发育的影响第92-93页
        2.5 ChAcs1和ChAcs2对不同类型碳源利用的影响第93-95页
        2.6 ChAcs1与ChAcs2对希金斯刺盘孢致病力的影响第95-96页
        2.7 敲除转化子细胞全脂类含量的测定第96-97页
        2.8 脂类物质在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第97-98页
        2.9 ChAcs1,ChAcs2基因在希金斯刺盘孢菌中的亚细胞定位第98页
        2.10 ChAcs基因在希金斯刺盘孢生长发育及侵染拟南芥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第98-99页
        2.11 ChAcs1敲除转化子接种拟南芥的RNA-seq分析第99-101页
        2.12 q-PCR对RNA-seq数据的初步验证第101-102页
        2.13 ChAcs1调控致病相关基因表达第102页
        2.14 ChAcs1调控与三羧酸循环、乙醇代谢及乙醛酸循环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第102-103页
        2.15 ChAcs1敲除诱导寄主拟南芥防卫反应基因上调表达第103-104页
    3 讨论第104-108页
第五章 希金斯刺盘孢侵染拟南芥活养寄生条件下寄主的亚细胞反应第108-1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9-112页
        1.1 植物材料与生长条件第109-111页
        1.2 炭疽菌侵染相应寄主的光学显微观察第111页
        1.3 希金斯刺盘孢侵染荧光标记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共聚焦显微观察第111-11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2-122页
        2.1 炭疽菌接种寄主后寄主细胞的活性第112-114页
        2.2 质膜蛋白在活养寄生界面的聚集第114-116页
        2.3 不同磷酸肌醇在活养寄生界面的聚集第116-118页
        2.4 内吞囊泡在初生菌丝周围聚集第118-120页
        2.5 液泡膜包裹初生菌丝第120-121页
        2.6 液泡膜破裂后细胞死亡导致初生菌丝向次生菌丝转化第121-122页
    3 讨论第122-128页
全文总结、创新性与展望第128-132页
    全文总结第128-130页
    创新性第130-131页
    展望第131-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58页
附录第158-166页
    附录1第158-161页
    附录2第161-165页
    附录3第165-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稻白叶枯病原菌TAL效应因子激活宿主基因转录的分子机理研究
下一篇:玉米泛转录组的构建及玉米开花抑制因子ZmCOL3的功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