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侵蚀环境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7-42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1.1.1 土壤侵蚀对碳循环的影响第17-18页
        1.1.2 土壤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第18-19页
        1.1.3 研究土壤侵蚀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意义第19页
    1.2 土壤微生物的概念、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第19-26页
        1.2.1 土壤微生物的概念第19-20页
        1.2.2 土壤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第20-21页
        1.2.3 土壤微生物的测定方法-宏基因组学方法第21-23页
        1.2.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与功能第23页
        1.2.5 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变异性第23-25页
        1.2.6 土壤碳循环微生物驱动过程的影响因素第25-26页
    1.3 侵蚀环境中水热条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26-30页
        1.3.1 温度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26-27页
        1.3.2 水分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27-28页
        1.3.3 侵蚀条件下水热条件的变化第28-29页
        1.3.4 侵蚀条件下水热条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29-30页
    1.4 侵蚀环境中土壤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第30-38页
        1.4.1 土壤类型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0-31页
        1.4.2 土壤有机碳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1-32页
        1.4.3 侵蚀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第32-36页
        1.4.4 侵蚀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6-38页
    1.5 侵蚀环境中植被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38-40页
        1.5.1 植被类型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38页
        1.5.2 侵蚀条件下植被类型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第38-40页
    1.6 黄土高原侵蚀环境中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40页
    1.7 问题与展望第40-42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42-54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42-44页
    2.2 研究目标第44-45页
    2.3 技术路线图第45页
    2.4 研究内容第45-46页
        2.4.1 陡坡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第45页
        2.4.2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坡面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第45-46页
        2.4.3 不同土层底土出露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第46页
        2.4.4 不同侵蚀环境中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关系第46页
    2.5 试验设计第46-52页
        2.5.1 试验布设第46-48页
        2.5.2 采集土样第48-49页
        2.5.3 观测指标第49-52页
    2.6 统计分析第52-54页
第3章 陡坡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第54-75页
    3.1 前言第54-55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5-58页
        3.2.1 研究区概况第55-58页
        3.2.2 试验设计第58页
        3.2.3 土样采集和化学分析第58页
        3.2.4 土壤生物性质测定第58页
        3.2.5 DNA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第58页
        3.2.6 测序数据处理第58页
        3.2.7 土壤呼吸测定第58页
    3.3 结果分析第58-71页
        3.3.1 坡面上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变异性第58-59页
        3.3.2 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 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第59-63页
        3.3.3 不同坡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第63-67页
        3.3.4 土壤微生物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第67-71页
    3.4 讨论第71-74页
        3.4.1 坡位改变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第71-72页
        3.4.2 坡位改变真菌群落的群落组成而不影响其多样性第72-74页
    3.5 结论第74-75页
第4章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坡面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第75-97页
    4.1 前言第75-76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76-77页
        4.2.1 研究区概况第76页
        4.2.2 试验设计第76页
        4.2.3 土样采集和化学分析第76页
        4.2.4 土壤生物性质测定第76页
        4.2.5 DNA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第76-77页
        4.2.6 测序数据处理第77页
    4.3 结果分析第77-93页
        4.3.1 林草地多年径流量和侵蚀量特征第77-79页
        4.3.2 林草地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差异第79-81页
        4.3.3 林草地土壤微生物 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第81-83页
        4.3.4 林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特征第83-88页
        4.3.5 土壤微生物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第88-93页
    4.4 讨论第93-96页
        4.4.1 土壤类型决定微生物群落结构第93-94页
        4.4.2 植被类型影响土壤细菌而非真菌群落组成第94-95页
        4.4.3 植被类型影响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第95-96页
    4.5 结论第96-97页
第5章 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第97-111页
    5.1 前言第97-98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98页
        5.2.1 研究区概况第98页
        5.2.2 试验设计第98页
        5.2.3 土壤生物性质测定第98页
        5.2.4 数据分析第98页
    5.3 结果分析第98-108页
        5.3.1 土壤生物化学性质随深度的变化特征第98-99页
        5.3.2 不同土层微生物 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特征第99-101页
        5.3.3 不同土层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特征第101-104页
        5.3.4 土壤微生物特性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第104-108页
    5.4 讨论第108-110页
        5.4.1 土层显著影响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第108-109页
        5.4.2 土层影响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而非群落组成第109页
        5.4.3 土层对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第109-110页
    5.5 结论第110-111页
第6章 不同土层底土出露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特征第111-135页
    6.1 前言第111-112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112-113页
        6.2.1 研究区概况第112页
        6.2.2 试验设计第112-113页
        6.2.3 土壤生物性质测定第113页
        6.2.4 数据分析第113页
    6.3 结果分析第113-130页
        6.3.1 不同出露土层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特征第113-114页
        6.3.2 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变化特征第114-124页
        6.3.3 微生物特性与土壤变量之间的关系第124-128页
        6.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微生物量、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第128-130页
    6.4 讨论第130-134页
        6.4.1 不同深度土层出露对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第130-131页
        6.4.2 不同深度土层出露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第131-133页
        6.4.3 不同深度土层出露对微生物量和活性的影响第133-134页
    6.5 结论第134-135页
第7章 侵蚀环境中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呼吸的关联性第135-150页
    7.1 前言第135-136页
    7.2 材料与方法第136页
        7.2.1 研究区概况第136页
        7.2.2 试验设计第136页
        7.2.3 土样采集和化学分析第136页
        7.2.4 土壤生物性质测定第136页
        7.2.5 DNA提取和高通量测序第136页
        7.2.6 测序数据处理第136页
        7.2.7 土壤呼吸测定第136页
    7.3 结果分析第136-144页
        7.3.1 陡坡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壤呼吸、Q10的关系第136-139页
        7.3.2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呼吸、Q10的关系第139-142页
        7.3.3 不同出露土层土壤微生物特性与土壤呼吸、Q10的关系第142-144页
    7.4 讨论第144-149页
        7.4.1 陡坡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呼吸、Q10的关联第144-146页
        7.4.2 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呼吸、Q10的关联第146-147页
        7.4.3 不同出露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呼吸、Q10的关联第147-149页
    7.5 结论第149-150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50-153页
    8.1 主要研究结果第150-151页
    8.2 研究创新点第151页
    8.3 展望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75页
致谢第175-177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水文过程的作物生产水足迹量化方法研究--以河套灌区为例
下一篇:黄土坡面有机碳迁移流失机制及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