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9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白云岩成因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中国湖相白云岩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3-17页 |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3 样品及实验方法 | 第15-17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7-18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20页 |
2.2 区域构造演化 | 第20-21页 |
2.2.1 板块构造作用阶段(南华纪-石炭纪) | 第20页 |
2.2.2 大陆板内构造作用阶段(二叠纪-第四纪) | 第20-21页 |
2.3 地层概况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岩石学特征 | 第23-33页 |
3.1 云质沉凝灰岩与(含)凝灰质微粉晶白云岩 | 第26-27页 |
3.2 云质粉砂岩、云质泥岩与(含)粉砂质-泥质微粉晶白云岩 | 第27页 |
3.3 白云岩 | 第27-29页 |
3.3.1 微粉晶白云岩 | 第27-28页 |
3.3.2 方沸钠长白云岩 | 第28-29页 |
3.3.3 硅质白云岩 | 第29页 |
3.4 碳酸岩质喷积岩 | 第29-31页 |
3.5 沉积构造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矿物学特征 | 第33-43页 |
4.1 白云石 | 第33-39页 |
4.1.1 自形-半自形微粉晶白云石 | 第33-34页 |
4.1.2 自形-半自形细晶白云石 | 第34-36页 |
4.1.3 它形微粉晶白云石 | 第36-37页 |
4.1.4 白云石矿物元素特征 | 第37-39页 |
4.2 方沸石 | 第39-41页 |
4.3 水铵长石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地球化学特征 | 第43-51页 |
5.1 主微量元素特征 | 第43-46页 |
5.2 锶同位素特征 | 第46-47页 |
5.3 碳、氧同位素特征 | 第47-51页 |
第六章 讨论 | 第51-57页 |
6.1 沉积环境探讨 | 第51-52页 |
6.2 白云石形成条件分析 | 第52-54页 |
6.2.1 盐度和温度 | 第52页 |
6.2.2 CO_3~(2-)来源 | 第52-53页 |
6.2.3 Mg~(2+)来源 | 第53-54页 |
6.3 成因探讨 | 第54-57页 |
6.3.1 自形-半自形微粉晶白云石 | 第54页 |
6.3.2 它形微粉晶白云石 | 第54页 |
6.3.3 成因机理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