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7-17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7-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8-14页 |
三 选题意义 | 第14-17页 |
第一章 “文协”的翻译文学概貌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总会的翻译文学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昆明分会的翻译文学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成都分会的翻译文学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桂林分会的翻译文学 | 第23-24页 |
第五节 延安分会的翻译文学 | 第24-27页 |
第二章 “文协”变迁与翻译选择 | 第27-32页 |
第一节 官方性与抗战性 | 第27-28页 |
第二节 左翼化与苏联化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政治性与文学性 | 第29-32页 |
第三章 “文协”翻译文学的特征 | 第32-44页 |
第一节 “文协”翻译文学的反战性 | 第32-36页 |
第二节 “文协”翻译文学的反抗性 | 第36-39页 |
第三节 “文协”翻译文学的审美性 | 第39-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