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国外压穴精密播种机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2 国内压穴精密播种机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型孔轮式精密排种器设计与试验 | 第23-39页 |
2.1 三七种植农艺要求 | 第23页 |
2.2 三七种子分级 | 第23-24页 |
2.3 排种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24-27页 |
2.3.1 型孔轮直径与型孔设计 | 第25-26页 |
2.3.2 毛刷轮参数设计 | 第26-27页 |
2.3.3 工作原理 | 第27页 |
2.4 基于EDEM精密排种器排种性能仿真试验 | 第27-31页 |
2.4.1 EDEM软件 | 第27-28页 |
2.4.2 三七种子模型建立 | 第28页 |
2.4.3 排种器模型的建立 | 第28-29页 |
2.4.4 基本参数标定 | 第29页 |
2.4.5 排种过程仿真分析 | 第29-31页 |
2.5 排种性能试验 | 第31-37页 |
2.5.1 试验条件 | 第31页 |
2.5.2 单因素试验 | 第31-34页 |
2.5.3 正交试验 | 第34-36页 |
2.5.4 参数优化与试验验证 | 第36-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压穴辊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39-57页 |
3.1 压穴辊设计 | 第39-40页 |
3.2 压穴辊运动过程分析 | 第40-43页 |
3.2.1 压穴辊冲压运动分析 | 第40-42页 |
3.2.2 压穴辊所需牵引力计算 | 第42-43页 |
3.3 压穴离散元仿真模型 | 第43-50页 |
3.3.1 土壤参数标定 | 第43-44页 |
3.3.2 土壤堆积物理试验 | 第44页 |
3.3.3 土壤安息角虚拟试验 | 第44-45页 |
3.3.4 参数标定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3.3.5 方差分析 | 第48-50页 |
3.3.6 参数优化 | 第50页 |
3.4 压穴仿真模型建立 | 第50-51页 |
3.5 仿真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3.6 仿真穴孔形状分析 | 第52-53页 |
3.7 种子脱离型孔掉入穴孔运动分析 | 第53-55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压穴播种性能试验研究 | 第57-65页 |
4.1 试验准备与方法 | 第57页 |
4.2 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 | 第57-61页 |
4.2.1 试验方案 | 第57-59页 |
4.2.2 回归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显著性检验 | 第59-61页 |
4.3 各因素对排种合格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1 压穴柱最大直径和前进速度的交互作用 | 第61页 |
4.3.2 压穴柱最大直径和投种点到压穴点距离的交互作用 | 第61页 |
4.3.3 前进速度和投种点到压穴点距离的交互作用 | 第61-62页 |
4.4 最佳参数优化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三七压穴精密播种机研究与田间试验 | 第65-79页 |
5.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65-68页 |
5.1.1 参数化建模过程与整机结构 | 第65-68页 |
5.1.2 工作原理 | 第68页 |
5.2 播种机机架的强度校核 | 第68-70页 |
5.3 连接板模态分析 | 第70-72页 |
5.4 田间试验设计 | 第72-73页 |
5.4.1 试验条件 | 第72页 |
5.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72-73页 |
5.4.3 试验指标与方法 | 第73页 |
5.5 性能试验与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5.6 经济效益分析 | 第75-7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3页 |
6.1 结论 | 第79-81页 |
6.2 展望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