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与台湾两地骑楼街空间形式类比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2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9-2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界定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研究界定 | 第23-24页 |
1.4 相关文献分析 | 第24-28页 |
1.4.1 关于广州骑楼发展的研究 | 第24-25页 |
1.4.2 关于骑楼空街道空间形态的研究 | 第25页 |
1.4.3 关于骑楼历史文化性的研究 | 第25-26页 |
1.4.4 骑楼类型研究 | 第26页 |
1.4.5 国外骑楼发展的研究 | 第26-27页 |
1.4.6 大陆方而两地对比的研究 | 第27页 |
1.4.7 台湾方而两地对比的研究 | 第27-28页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28-3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1.5.2 论文框架 | 第29-30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30-31页 |
1.6.1 研究创新点 | 第30页 |
1.6.2 两地研究的可能性以及必要性 | 第30-31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分析 | 第32-46页 |
2.1 建筑类型学理论 | 第32-37页 |
2.1.1 建筑类型学的概况 | 第32-33页 |
2.1.2 建筑类型学起源与发展 | 第33-34页 |
2.1.3 三种类型学 | 第34-36页 |
2.1.4 新理性主义类型学在建筑当中的利用 | 第36-37页 |
2.2 骑楼街道综述 | 第37-45页 |
2.2.1 骑楼的定义(广义与狭义) | 第37-40页 |
2.2.2 狭义骑楼的起源与发展 | 第40-43页 |
2.2.3 骑楼优点 | 第43页 |
2.2.4 两地骑楼关联 | 第43-4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影响骑楼街道空间形式因素分析 | 第46-71页 |
3.1 自然因素 | 第46-47页 |
3.1.1 广州自然气候 | 第46页 |
3.1.2 台湾自然气候 | 第46-47页 |
3.2 历史发展 | 第47-60页 |
3.2.1 广州骑楼历史发展 | 第47-52页 |
3.2.2 台湾骑楼历史发展 | 第52-58页 |
3.2.3 对比总结 | 第58-60页 |
3.3 相应法规 | 第60-70页 |
3.3.1 广州骑楼相应法规 | 第61-67页 |
3.3.2 台湾骑楼相应法规 | 第67-68页 |
3.3.3 对比总结 | 第68-70页 |
3.3.4 补偿措施 | 第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骑楼街道空间形式类型分析 | 第71-118页 |
4.1 街道空间形式分类研究 | 第71-101页 |
4.1.1 街道类型 | 第71-77页 |
4.1.2 街道结构 | 第77-85页 |
4.1.3 街道尺度 | 第85-95页 |
4.1.4 街道节点 | 第95-101页 |
4.2 骑楼分类研究 | 第101-113页 |
4.2.1 空间机能 | 第101-107页 |
4.2.2 结构与材料形式 | 第107-110页 |
4.2.3 立面样式 | 第110-113页 |
4.3 骑楼街道空间形态对比 | 第113-117页 |
4.3.1 街道空间形态 | 第114页 |
4.3.2 建筑空间形态 | 第114-115页 |
4.3.3 总体对比 | 第115-11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五章 具体实例空间形态对比分析 | 第118-137页 |
5.1 影响骑楼场所因素对比 | 第118-125页 |
5.1.1 恩宁路场所要素 | 第118-121页 |
5.1.2 迪化街场所要素 | 第121-125页 |
5.2 街道空间形式对比 | 第125-129页 |
5.2.1 恩宁路街道空间形式 | 第125-127页 |
5.2.2 迪化街道空间形式 | 第127-129页 |
5.3 骑楼对比 | 第129-136页 |
5.3.1 恩宁路骑楼空间形式 | 第129-131页 |
5.3.2 迪化街骑楼空间形式 | 第131-13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137-147页 |
6.1 发展背景方面的启示 | 第137-139页 |
6.1.1 推行方面 | 第137-138页 |
6.1.2 补偿方面 | 第138-139页 |
6.1.3 转变方面 | 第139页 |
6.2 街道空间形态的启示 | 第139-141页 |
6.3 街道空间形态的启示 | 第141页 |
6.4 结论 | 第141-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0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附录 | 第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