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15-24页 |
1.1 化橘红简介 | 第15-18页 |
1.1.1 化橘红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1.2 化橘红质量研究 | 第16页 |
1.1.3 化橘红化学成分研究 | 第16-17页 |
1.1.4 化橘红的药理作用 | 第17-18页 |
1.1.4.1 化痰、抗炎作用 | 第17页 |
1.1.4.2 抗氧化能力 | 第17-18页 |
1.1.4.3 其他作用 | 第18页 |
1.2 化橘红的种植 | 第18-19页 |
1.3 中药材中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 第19-22页 |
1.3.1 GC-MS在中药材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3.2 HPLC在中草药化学成分分析的应用 | 第19-20页 |
1.3.3 指纹图谱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3.4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在化学成分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2.3.1 不同产区化橘红采集地自然概况 | 第25页 |
2.3.2 不同产区化橘红挥发油萃取与GC-MS分析 | 第25-26页 |
2.3.3 不同产区化橘红脂溶性物质制备与GC-MS分析 | 第26-27页 |
2.3.4 不同产区化橘红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2.3.5 不同产区化橘红HPLC指纹图谱构建 | 第28-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59页 |
3.1 不同产区化橘红样品采集地自然概况 | 第30-34页 |
3.1.1 不同产区样品采集地自然概况 | 第30-32页 |
3.1.2 不同产地气候情况聚类分析 | 第32-33页 |
3.1.3 不同产区样品基本概况 | 第33-34页 |
3.2 不同产区化橘红挥发油制备与GC-MS分析 | 第34-41页 |
3.2.1 不同产区化橘红挥发油制备 | 第34-35页 |
3.2.2 不同产区化橘红挥发油GC-MS分析 | 第35-38页 |
3.2.3 主成分分析 | 第38-39页 |
3.2.4 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3.3 不同产区化橘红脂溶性物质制备与GC-MS分析 | 第41-47页 |
3.3.1 不同产区化橘红脂溶性物质制备 | 第41页 |
3.3.2 不同产区化橘红脂溶性物质GC-MS分析 | 第41-44页 |
3.3.3 主成分分析 | 第44-46页 |
3.3.4 聚类分析 | 第46-47页 |
3.4 HPLC测定不同产区化橘红有效成分含量 | 第47-50页 |
3.4.1 方法学考察 | 第47-48页 |
3.4.2 柚皮苷、野漆树苷标准曲线的制作 | 第48-50页 |
3.5 不同产区化橘红HPLC指纹图谱构建 | 第50-59页 |
3.5.1 化橘红标准品化合物制备 | 第50-51页 |
3.5.2 化橘红单体化合物鉴定 | 第51-52页 |
3.5.3 不同产区化橘红黄酮类HPLC分析 | 第52-53页 |
3.5.4 方法学考证 | 第53-57页 |
3.5.5 黄酮类成分指纹图谱构建 | 第57-59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9-64页 |
4.1 讨论 | 第59-61页 |
4.1.1 不同产区化橘红果实挥发油成分GC-MS研究 | 第59页 |
4.1.2 不同产区化橘红果实脂溶性成分GC-MS研究 | 第59-60页 |
4.1.3 不同产区化橘红果实有效成分HPLC研究 | 第60页 |
4.1.4 综合分析 | 第60-61页 |
4.2 结论 | 第61-62页 |
4.3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2页 |
4.4 问题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部分单体化合物核磁共振图谱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论文发表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