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回采工作面压力论文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工作面支承压力测试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3.1 工作面支承压力第9-10页
        1.3.2 支承压力理论计算方法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3 支承压力测试方法研究进展第11-12页
        1.3.4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现状第12-14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6页
2 大柳塔煤矿概述及支承压力理论基础第16-27页
    2.1 地质概况第16-17页
        2.1.1 矿井概述第16页
        2.1.2 工作面煤层开采条件第16-17页
    2.2 采场围岩力学参数测定第17-19页
    2.3 采动覆岩中关键层理论及判别第19-21页
        2.3.1 关键层理论第19页
        2.3.2 采动覆岩中关键层位置判别第19-21页
    2.4 采场前方支承压力理论分析第21-24页
        2.4.1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支承压力理论分析第21-22页
        2.4.2 支承压力其余理论计算方法第22-24页
    2.5 大柳塔煤矿矿压显现规律第24-26页
    2.6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分布式光纤传感原理及其传感器封装性能研究第27-40页
    3.1 分布式光纤的基本原理第27-29页
        3.1.1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概述第27-28页
        3.1.2 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第28-29页
    3.2 光纤的结构及物理参数第29页
    3.3 光纤受力分析第29-30页
    3.4 光纤轴向与径向应变关系模型的建立第30-32页
    3.5 试验方案第32-34页
        3.5.1 传感器的制作第32-33页
        3.5.2 应变与厚度和荷载关系的试验研究第33-34页
    3.6 试验结果分析第34-38页
        3.6.1 应变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第35-36页
        3.6.2 应变与封装厚度之间的关系第36-37页
        3.6.3 测试结果的流变现象第37-38页
    3.7 本章小结第38-40页
4 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实验第40-63页
    4.1 模型实验概况第40-43页
        4.1.1 模型相似比第40页
        4.1.2 模型尺寸及配比第40-43页
        4.1.3 模型实验开挖第43页
    4.2 模型实验支承压力监测系统第43-44页
        4.2.1 压力传感器测试第43-44页
        4.2.2 光纤传感器测试第44页
    4.3 分布式光纤检测技术体系第44-47页
        4.3.1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温度定位及补偿第44-46页
        4.3.2 分布式光纤数据处理方法第46-47页
    4.4 模型实验监测及结果分析第47-62页
        4.4.1 工作面来压判别第47-51页
        4.4.2 工作面支承压力分布规律第51-54页
        4.4.3 支承压力光纤测试结果分析第54-58页
        4.4.4 对比分析第58-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支承压力分布数值模拟研究第63-68页
    5.1 软件的选取第63页
    5.2 模型尺寸设计与边界条件第63-64页
    5.3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第64-67页
    5.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6 结论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附录第75-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金属基纳米颗粒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底板活动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