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1-12页 |
1.2 加载力计算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测功器加载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2章 电涡流机加载力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7-33页 |
2.1 汽车道路行驶阻力分析 | 第17-19页 |
2.1.1 滚动阻力 | 第17-18页 |
2.1.2 空气阻力 | 第18页 |
2.1.3 坡度阻力 | 第18-19页 |
2.1.4 加速阻力 | 第19页 |
2.2 汽车台架受力分析 | 第19-25页 |
2.2.1 驱动轮与滚筒之间的滚动阻力 | 第20-22页 |
2.2.2 台架内阻 | 第22-24页 |
2.2.3 电涡流机加载力 | 第24-25页 |
2.3 电涡流机计算模型建立 | 第25-32页 |
2.3.1 电涡流机计算模型研究现状 | 第25页 |
2.3.2 电涡流机计算公式 | 第25-29页 |
2.3.3 电涡流机计算模型结构参数确定 | 第29-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底盘测功机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33-45页 |
3.1 底盘测功机结构和基本功能 | 第33-36页 |
3.1.1 滚筒组装置 | 第33-34页 |
3.1.2 功率吸收装置 | 第34-35页 |
3.1.3 惯性模拟装置 | 第35页 |
3.1.4 测速测距装置 | 第35页 |
3.1.5 测力装置 | 第35-36页 |
3.2 基于SolidWorks建立实体模型 | 第36-39页 |
3.2.1 DCG-10D型底盘测功机的基本性能参数 | 第36-37页 |
3.2.2 底盘测功机实体模型 | 第37-39页 |
3.3 基于ADAMS建立底盘测功机动力学模型 | 第39-44页 |
3.3.1 ADAMS虚拟仿真软件简介 | 第39页 |
3.3.2 ADAMS/View模块导入模型 | 第39-40页 |
3.3.3 底盘测功机动力学模型设置 | 第40-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搭建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 | 第45-63页 |
4.1 动力学模型输入输出设置 | 第45-49页 |
4.1.1 定义状态变量 | 第45-46页 |
4.1.2 变量参数化 | 第46-47页 |
4.1.3 定义输入输出变量 | 第47-49页 |
4.2 电涡流测功器控制系统搭建 | 第49-53页 |
4.2.1 PID控制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4.2.2 测功器动态特性 | 第50-51页 |
4.2.3 测功器控制模型 | 第51-53页 |
4.3 联合仿真平台搭建 | 第53-55页 |
4.3.1 联合仿真交互设置 | 第53-54页 |
4.3.2 建立联合仿真系统 | 第54-55页 |
4.4 几种工况条件仿真结果分析 | 第55-61页 |
4.4.1 恒速工况仿真分析 | 第56-58页 |
4.4.2 恒加速工况仿真分析 | 第58-59页 |
4.4.3 恒减速工况仿真分析 | 第59-60页 |
4.4.4 自由滑行工况仿真分析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实车实验 | 第63-79页 |
5.1 台架等效滑行模型 | 第63-64页 |
5.2 实车实验 | 第64-69页 |
5.2.1 道路实验准备 | 第64-65页 |
5.2.2 道路实验数据 | 第65-69页 |
5.3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第69-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