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猪论文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及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英文缩略表第14-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6页
    1.1 畜禽饲料加工工艺重要性第15-18页
        1.1.1 饲料加工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第15-16页
        1.1.2 饲料加工对热敏性饲料原料保留率的影响研究第16-18页
        1.1.3 饲料加工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第18页
    1.2 畜禽饲料加工工艺介绍第18-21页
        1.2.1 普通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第18-19页
        1.2.2 其它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第19-21页
    1.3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第21-23页
    1.4 调质设备及制粒加工参数对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研究第23-25页
        1.4.1 调质设备研究进展第23-24页
        1.4.2 制粒加工参数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研究进展第24-25页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5-26页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5页
        1.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大宗原料调质效果的影响研究第26-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2.1.1 试验设计及分组第26-27页
        2.1.2 样品采集第27页
        2.1.3 检测指标与方法第27-28页
        2.1.4 数据处理第28页
    2.2 试验结果第28-30页
        2.2.1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第28-29页
        2.2.2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曲线的影响第29页
        2.2.3 调质器类型对低温调质制粒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第29-30页
    2.3 讨论第30-31页
        2.3.1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第30页
        2.3.2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糊化曲线的影响第30-31页
        2.3.3 调质器类型对大料混合料糊化曲线的影响第31页
    2.4 结论第31-32页
第三章 低温制粒加工参数对大宗原料预熟化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第32-39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4页
        3.1.1 试验设计及分组第32-33页
        3.1.2 样品采集第33页
        3.1.3 检测指标与方法第33-34页
        3.1.4 数据处理第34页
    3.2 结果第34-36页
        3.2.1 调质温度与模孔长径比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第34-35页
        3.2.2 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第35-36页
    3.3 讨论第36-37页
        3.3.1 熟化大宗原料对低温制粒加工的影响第36-37页
        3.3.2 调质温度与模孔长径比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第37页
        3.3.3 调质温度与模孔长径比对乳酸菌保留率的影响第37页
    3.4 结论第37-39页
第四章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与维生素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第39-4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4.1.1 试验设计及分组第39-40页
        4.1.2 试验饲粮配方第40-41页
        4.1.3 样品采集第41页
        4.1.4 检测指标与方法第41-42页
        4.1.5 数据处理第42页
    4.2 试验结果第42-46页
        4.2.1 工艺类型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第42-43页
        4.2.2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含量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第43-44页
        4.2.3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含量对生长育肥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第44-45页
        4.2.4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含量对育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第45-46页
    4.3 讨论第46-48页
        4.3.1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添加量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第46-47页
        4.3.2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的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第47页
        4.3.3 工艺类型及维生素的添加量对育肥猪血液指标的影响第47-48页
    4.4 结论第48-49页
第五章 高效调质低温制粒工艺与乳酸菌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第49-6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9-52页
        5.1.1 试验设计及分组第49-51页
        5.1.2 样品采集第51页
        5.1.3 检测指标与方法第51-52页
        5.1.4 数据处理第52页
    5.2 试验结果第52-59页
        5.2.1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对颗粒饲料加工质量的影响第52-54页
        5.2.2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第54-56页
        5.2.3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对肉品质的影响第56-57页
        5.2.4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第57-59页
    5.3 讨论第59-60页
        5.3.1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添加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第59页
        5.3.2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添加量对育肥猪肠道食糜菌群的影响第59-60页
        5.3.3 工艺类型及乳酸菌添加量对育肥猪猪肉品质的影响第60页
    5.4 结论第60-62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第62-63页
第七章 创新点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第63-64页
    7.1 创新点第63页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7页
致谢第77-78页
作者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猫杯状病毒感染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下一篇:复合乳酸菌乳头清洗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