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猫杯状病毒感染抑制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9页
    1.1 猫杯状病毒生物学特性第15-19页
        1.1.1 猫杯状病毒概述第15页
        1.1.2 杯状病毒科第15页
        1.1.3 FCV病毒粒子及其理化特性第15-16页
        1.1.4 FCV基因组第16-17页
        1.1.5 非结构蛋白第17-18页
        1.1.6 结构蛋白第18-19页
        1.1.7 FCV的感染周期第19页
    1.2 流行病学第19-20页
    1.3 诊断和检测方法第20-21页
    1.4 防制第21页
    1.5 FCV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第21-23页
        1.5.1 凋亡第21-22页
        1.5.2 细胞应激颗粒第22页
        1.5.3 病毒抑制宿主基因表达第22-23页
    1.6 固有免疫第23-26页
        1.6.1 固有免疫概述第23-24页
        1.6.2 Ⅰ型干扰素通路第24-25页
        1.6.3 干扰素刺激基因第25-26页
    1.7 iTRAQ蛋白质组技术第26-27页
    1.8 转录组测序第27页
    1.9 目的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FCV感染CRFK细胞的ITRAQ蛋白质组学研究第29-35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9-30页
        2.1.1 毒株、细胞,和主要试剂第29页
        2.1.2 FCV毒价测定第29页
        2.1.3 接毒与收样第29-30页
        2.1.4 蛋白提取、样品质控和ITRAQ测序第30页
    2.2 结果第30-32页
        2.2.1 蛋白样品浓度测定第30页
        2.2.2 蛋白的完整性分析第30-31页
        2.2.3 iTRAQ测序的基本情况第31页
        2.2.4 蛋白GO注释分析第31-32页
        2.2.5 差异蛋白分析第32页
    2.3 讨论第32-35页
第三章 FCV阻断JAK/STAT通路的分子机制第35-53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5-43页
        3.1.1 毒株、细胞和载体第35页
        3.1.2 主要试剂第35页
        3.1.3 主要仪器设备第35-36页
        3.1.4 RNA提取第36页
        3.1.5 cDNA的合成第36页
        3.1.6 VSV毒价的测定第36页
        3.1.7 IFN-α对FCV抑制试验第36-37页
        3.1.8 IFN-α对VSV抑制试验第37页
        3.1.9 间接免疫荧光(IFA)第37页
        3.1.10 病毒紫外灭活第37页
        3.1.11 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第37-38页
        3.1.12 STAT1和STAT2磷酸化激活第38页
        3.1.13 流式细胞术对细胞表面IFNAR1表达量的检测第38-39页
        3.1.14 FCV对IFNmRNA表达检测第39页
        3.1.15 干扰素刺激基因IFITM1、Viperin和ISG15的mRNA表达量检测第39页
        3.1.16 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第39页
        3.1.17 半定量PCR第39-40页
        3.1.18 放线菌素加药方法第40页
        3.1.19 Westernblot检测第40页
        3.1.20 转录组测序第40页
        3.1.21 Northernblot用RNA抽提第40-41页
        3.1.22 RNA甲醛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1页
        3.1.23 变性RNA在膜上的转移和固定第41-42页
        3.1.24 杂交和显色第42-43页
        3.1.25 数据统计学分析第43页
    3.2 结果第43-50页
        3.2.1 IFN-α不能够有效抑制FCV复制第43页
        3.2.2 FCV能够上调IFN-β的表达第43-44页
        3.2.3 FCV感染对ISRE元件的影响第44页
        3.2.4 FCV感染可以抑制IFITM1、Viperin和ISG15的mRNA上调第44-45页
        3.2.5 FCV感染可以抑制STAT1和STAT2的磷酸化第45-46页
        3.2.6 FCV感染后IFNAR1蛋白表达量降低第46页
        3.2.7 FCV感染后IFNAR1的mRNA表达量减少第46-47页
        3.2.8 FCV感染后加速了IFNAR1和GAPDH的mRNA降解速度第47页
        3.2.9 FCV抑制外源转染质粒的表达第47-48页
        3.2.10 FCV的PP和p30非结构蛋白能够使其他基因mRNA表达量下降第48-49页
        3.2.11 FCV感染后宿主的mRNA比例减少第49-50页
    3.3 讨论第50-53页
第四章 FCV对IRF1抗病毒作用的拮抗第53-62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3-55页
        4.1.1 毒株、细胞和载体第53页
        4.1.2 主要试剂第53页
        4.1.3 主要仪器设备第53页
        4.1.4 淋巴细胞的分离第53页
        4.1.5 IRF1克隆和抗FCV的鉴定第53-54页
        4.1.6 感染后不同时间IRF1对FCV的抑制第54页
        4.1.7 荧光定量RT-PCR试验第54页
        4.1.8 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第54页
        4.1.9 激光共聚焦试验第54页
        4.1.10 IRF1N端序列比对第54-55页
        4.1.11 数据统计学分析第55页
    4.2 结果第55-59页
        4.2.1 IRF1对FCV抑制的验证第55页
        4.2.2 IRF1对FCV抑制有剂量依赖性第55-56页
        4.2.3 感染后不同时间IRF1都能够抑制FCV的复制第56页
        4.2.4 IRF1蛋白N端的DBD区域和NLS区域很保守第56-57页
        4.2.5 IRF1精准的定位在细胞核第57页
        4.2.6 IRF1可以激活IFN-β启动子和ISRE元件第57-58页
        4.2.7 FCV可以下调IRF1的表达第58-59页
    4.3 讨论第59-62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74页
附录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个人简历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干扰素诱导蛋白Mx2对慢病毒复制的限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下一篇:高效调质低温制粒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及其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