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概述 | 第8-10页 |
·我国汽油机电喷系统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因素的试验研究 | 第14-30页 |
·进气系统对动力性的影响 | 第14-18页 |
·进气系统的组成及计量方式 | 第14-16页 |
·试验研究及结果分析 | 第16-18页 |
·进气压力对性能的影响 | 第16-17页 |
·充气效率对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排气系统对动力性的影响 | 第18-20页 |
·燃油品质对性能的影响 | 第20-24页 |
·乙醇汽油对性能的影响 | 第21-22页 |
·乙醇汽油放热量及理论空燃比计算 | 第22-24页 |
·MIVEC机构对动力性提升的贡献 | 第24-28页 |
·MIVEC机构工作原理 | 第24-27页 |
·MIVEC机构对动力性提升的贡献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影响发动机经济性因素的试验研究 | 第30-36页 |
·整车技术对燃油耗的影响及技术应对措施 | 第30-32页 |
·发动机技术对燃油耗的影响的试验研究 | 第32-35页 |
·发动机排气温度对燃油耗的影响 | 第33-34页 |
·燃油供给压力对燃油耗的影响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发动机台架标定试验研究 | 第36-60页 |
·试验仪器及设备 | 第36-37页 |
·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开发目标值 | 第37页 |
·工作流程 | 第37页 |
·试验样机 | 第37-38页 |
·试验项目及安排 | 第38-39页 |
·发动机EMS台架标定试验研究 | 第39-54页 |
·标定试验前ROM参数设定 | 第40页 |
·充气效率(Ec)标定 | 第40-43页 |
·AFS线性标定 | 第41-42页 |
·充气效率Ec设定 | 第42-43页 |
·空燃比标定 | 第43-49页 |
·全域A/F标定 | 第44-46页 |
·A域A/F标定 | 第44-46页 |
·B域A/F标定 | 第46页 |
·C域A/F标定 | 第46页 |
·全域A/F(MAP值)设定 | 第46-47页 |
·全域A/F的修正 | 第47-48页 |
·全域A/F验证 | 第48-49页 |
·点火角提前标定 | 第49-54页 |
·全负荷点火提前角标定 | 第50-52页 |
·部分负荷点火提前角标定 | 第52-54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性能试验数据分析 | 第54-56页 |
·实车试验结果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第五章 基于EGR系统控制NO_x排放物的台架标定试验研究 | 第60-68页 |
·EGR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60-61页 |
·汽油机NO_x稳态排放特性 | 第61-62页 |
·降低NO_x排放物的试验研究 | 第62-67页 |
·EGR控制的必要性 | 第62-64页 |
·EGR率标定 | 第64-6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8-70页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今后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摘要 | 第74-76页 |
ABSTRACT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