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1.1 纤维素概述 | 第10-12页 |
1.1.1 纤维素资源 | 第10-11页 |
1.1.2 纤维素结构与组成 | 第11-12页 |
1.2 纤维素酶简介 | 第12-20页 |
1.2.1 纤维素酶定义与来源 | 第12-14页 |
1.2.2 纤维素酶组成 | 第14-16页 |
1.2.3 纤维素酶结构 | 第16-18页 |
1.2.4 纤维素酶应用 | 第18-20页 |
1.3 宏基因组学简介 | 第20-21页 |
1.3.1 宏基因组学概念 | 第20-21页 |
1.3.2 宏基因组学在纤维素酶基因异源表达中的应用 | 第21页 |
1.4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8页 |
2.1 样品采集 | 第22页 |
2.2 培养基配方 | 第22页 |
2.3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2-27页 |
2.3.1 基因操作菌株和质粒 | 第22-23页 |
2.3.2 主要实验药品 | 第23-24页 |
2.3.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25页 |
2.3.4 主要试剂盒及工具酶 | 第25页 |
2.3.5 主要试剂配置 | 第25-27页 |
2.4 引物 | 第27页 |
2.5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酶活测定方法 | 第27-30页 |
2.5.1 纤维素降解菌的富集 | 第27页 |
2.5.2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纯化 | 第27-28页 |
2.5.3 菌种保藏 | 第28页 |
2.5.4 菌种鉴定 | 第28-29页 |
2.5.5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2.5.6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 第30页 |
2.6 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表达方法 | 第30-38页 |
2.6.1 土壤微生物总DNA的提取 | 第30页 |
2.6.2 克隆载体构建 | 第30-32页 |
2.6.3 表达载体构建 | 第32-34页 |
2.6.4 诱导表达 | 第34-35页 |
2.6.5 诱导条件优化 | 第35-36页 |
2.6.6 包涵体的变性和复性 | 第36-37页 |
2.6.7 目的蛋白镍柱纯化 | 第37页 |
2.6.8 目的蛋白酶学性质检测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60页 |
3.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酶活测定 | 第38-43页 |
3.1.1 菌株分离、纯化 | 第38-39页 |
3.1.2 菌株分类鉴定 | 第39-42页 |
3.1.3 菌株CMC酶活测定 | 第42-43页 |
3.2 低温富集土壤宏基因组测序结果 | 第43-46页 |
3.2.1 低温富集土壤纤维素酶活测定 | 第43-44页 |
3.2.2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44页 |
3.2.3 COG功能注释 | 第44-45页 |
3.2.4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注释 | 第45-46页 |
3.3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46-60页 |
3.3.1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46-47页 |
3.3.2 目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55页 |
3.3.3 目的基因的表达 | 第55-57页 |
3.3.4 目的蛋白酶学性质分析 | 第57-60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60-63页 |
4.1 讨论 | 第60-62页 |
4.1.1 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的筛选及鉴定 | 第60-61页 |
4.1.2 宏基因组测序及纤维素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61-62页 |
4.2 结论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