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植物竞争作用 | 第11页 |
1.2.2 植物竞争的影响因素 | 第11-12页 |
1.2.3 植物竞争策略 | 第12页 |
1.2.4 竞争作用的环境梯度变化 | 第12页 |
1.3 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 第13-14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4.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6 研究地与材料 | 第15-17页 |
1.6.1 研究地概况 | 第15页 |
1.6.2 研究材料 | 第15-17页 |
第2章 水淹时长对洲滩三种优势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 第17-2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8页 |
2.1.1 野外调查 | 第17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7页 |
2.1.3 数据处理 | 第17-1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8-25页 |
2.2.1 2010 年鄱阳湖主湖区三种优势物种分布结果 | 第18-19页 |
2.2.2 不同水淹时长对三种优势物种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 第19-25页 |
2.3 讨论 | 第25-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水淹深度对洲滩优势植物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 第28-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3.1.1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3.1.2 数据处理 | 第28-29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6页 |
3.2.1 不同水淹梯度对三种优势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29-33页 |
3.2.2 水淹处理对三种种优势植物繁殖的影响 | 第33-36页 |
3.3 讨论 | 第36-38页 |
3.4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不同土壤湿地对鄱阳湖洲滩优势物种芽库萌发和初期生长的影响 | 第39-50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4.1.1 实验方法 | 第39页 |
4.1.2 土壤湿度梯度的控制 | 第39-40页 |
4.1.3 萌发能力指标 | 第40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40-4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4.2.1 三种优势物种芽的形态结构 | 第41-42页 |
4.2.2 不同土壤湿度对鄱阳湖洲滩三种优势植物萌发的影响 | 第42-45页 |
4.2.3 不同土壤湿度对三种优势物种生长的影响 | 第45-47页 |
4.3 讨论 | 第47-49页 |
4.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不同淹水梯度对洲滩优势物种间关系的影响 | 第50-63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5.1.1 实验方法 | 第50页 |
5.1.2 竞争能力指标 | 第50-51页 |
5.1.3 数据处理 | 第51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0页 |
5.2.1 取代系列实验结果 | 第51-54页 |
5.2.2 竞争能力测度指标结果 | 第54-56页 |
5.2.3 三种优势植物对不同水位的响应 | 第56-60页 |
5.3 讨论 | 第60-62页 |
5.4 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6页 |
6.1 结论 | 第63-65页 |
6.1.1 鄱阳湖洲滩三种优势物种对水淹的耐受能力及抵御策略 | 第63-64页 |
6.1.2 鄱阳湖洲滩三种优势物种芽库繁殖能力的比较 | 第64页 |
6.1.3 淹水梯度如何改变鄱阳湖洲滩三种优势物种种间竞争关系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