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8-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3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相关理论 | 第14-21页 |
2.1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 第14页 |
2.1.1 人力资源配置的内涵 | 第14页 |
2.1.2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概念 | 第14页 |
2.2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特点 | 第14-15页 |
2.3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内容 | 第15页 |
2.4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 第15-17页 |
2.4.1 坚持人岗匹配原则 | 第16页 |
2.4.2 坚持效益优先原则 | 第16页 |
2.4.3 坚持动态配置原则 | 第16-17页 |
2.4.4 坚持内部为主原则 | 第17页 |
2.4.5 坚持协同互补原则 | 第17页 |
2.5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步骤和目标 | 第17-19页 |
2.5.1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步骤 | 第17-18页 |
2.5.2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目标 | 第18-19页 |
2.6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配置的制约因素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21-26页 |
3.1 人力资源配置方法单一 | 第21-22页 |
3.1.1 人力资源规划意识薄弱 | 第21页 |
3.1.2 人力配置行政化浓厚 | 第21-22页 |
3.1.3 人员配置多凭借主观经验 | 第22页 |
3.2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22-23页 |
3.2.1 人才晋升渠道单一 | 第22页 |
3.2.2 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 第22-23页 |
3.2.3 项目承包责任机制不健全 | 第23页 |
3.2.4 企业文化缺乏凝聚力 | 第23页 |
3.3 人力资源动态配置机制未形成 | 第23-24页 |
3.4 人才战略存在的不足 | 第24-25页 |
3.4.1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 | 第24页 |
3.4.2 企业人才战略意识不足 | 第24-25页 |
3.4.3 人力资源管理重使用轻培养 | 第25页 |
3.5 缺乏项目外围人员的人力资源配置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建筑工程项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对策 | 第26-33页 |
4.1 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手段 | 第26-27页 |
4.1.1 科学制定项目人力资源配置规划 | 第26页 |
4.1.2 完善岗位分析和人才评价机制 | 第26-27页 |
4.1.3 引入市场化人才竞争机制 | 第27页 |
4.2 健全激励机制 | 第27-29页 |
4.2.1 打造员工多渠道晋升通道 | 第27-28页 |
4.2.2 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 第28页 |
4.2.3 落实项目承包责任制 | 第28-29页 |
4.2.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第29页 |
4.3 建立动态有效的配置机制 | 第29-30页 |
4.4 优化人才战略 | 第30-31页 |
4.4.1 建立正确的人力资本意识 | 第30页 |
4.4.2 建立健全项目人员培训体系 | 第30-31页 |
4.5 增强项目外围人员的配置管理 | 第31-33页 |
4.5.1 加强劳务人员动态管控 | 第31-32页 |
4.5.2 加强劳务人员沟通协作 | 第32-33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HD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 第33-46页 |
5.1 项目概述 | 第33-35页 |
5.1.1 项目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5.1.2 项目管理目标 | 第34页 |
5.1.3 合同实施情况 | 第34-35页 |
5.2 项目人力资源配置调查与分析 | 第35-38页 |
5.2.1 原因调查 | 第35页 |
5.2.2 统计分析 | 第35-38页 |
5.3 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 第38-46页 |
5.3.1 观念意识优化 | 第38-40页 |
5.3.2 组织体系优化 | 第40页 |
5.3.3 岗位设置优化 | 第40-41页 |
5.3.4 激励机制优化 | 第41-42页 |
5.3.5 动态配置 | 第42-44页 |
5.3.6 强化外围人员管理 | 第44页 |
5.3.7 案例总结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9页 |
6.1 结论 | 第46-47页 |
6.2 展望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