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地铁系统发展概况 | 第10页 |
1.1.2 地铁火灾的危害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地铁隧道火灾试验研究 | 第13-14页 |
1.3.2 地铁隧道火灾数值模拟研究 | 第14-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基本理论及软件介绍 | 第18-25页 |
2.1 火灾动力学软件(FDS) | 第18-20页 |
2.1.1 简介 | 第18页 |
2.1.2 FDS基础模型理论 | 第18-19页 |
2.1.3 FDS的使用流程 | 第19-20页 |
2.2 PyroSim简介 | 第20页 |
2.3 Pathfinder简介 | 第20-21页 |
2.4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1-24页 |
2.4.1 控制方程 | 第21-22页 |
2.4.2 辐射传热方程 | 第22页 |
2.4.3 燃烧方程 | 第22-23页 |
2.4.4 湍流流动方程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地铁区间隧道建筑概况及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25-35页 |
3.1 地铁一号线概况 | 第25-26页 |
3.1.1 线路 | 第25页 |
3.1.2 建设分期计划与预测客流 | 第25页 |
3.1.3 行车组织 | 第25-26页 |
3.2 地铁区间隧道基本情况概况及消防安全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3.2.1 区间隧道尺寸 | 第26-27页 |
3.2.2 列车尺寸 | 第27页 |
3.2.3 消防与给排水 | 第27页 |
3.2.4 地铁区间隧道消防安全影响因素 | 第27-28页 |
3.3 物理模型及其边界条件 | 第28页 |
3.3.1 物理模型 | 第28页 |
3.3.2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28页 |
3.4 火源设置 | 第28-30页 |
3.4.1 火源规模的确定 | 第28-29页 |
3.4.2 火灾增长模型的确定 | 第29-30页 |
3.5 网格划分 | 第30-31页 |
3.6 区间隧道的危险临界条件 | 第31-33页 |
3.6.1 烟气层高度 | 第31-32页 |
3.6.2 对流热 | 第32页 |
3.6.3 辐射热 | 第32页 |
3.6.4 温度 | 第32页 |
3.6.5 CO浓度 | 第32-33页 |
3.6.6 烟气的能见度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基于Pathfinder的地铁区间火灾人员疏散分析及仿真研究 | 第35-46页 |
4.1 人员安全疏散分析 | 第35-38页 |
4.1.1 人员安全疏散判断准则 | 第35-36页 |
4.1.2 人员行为特征 | 第36-37页 |
4.1.3 隧道火灾时的人员行为的特殊性 | 第37页 |
4.1.4 人员安全疏散时间 | 第37-38页 |
4.2 经验公式计算人员疏散时间 | 第38-39页 |
4.2.1 疏散时间计算的基本假设 | 第38-39页 |
4.2.2 疏散时间计算的公式 | 第39页 |
4.3 人员统计数量模型 | 第39-40页 |
4.4 人员疏散模拟工况与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4.4.1 经验公式计算人员疏散时间 | 第40-41页 |
4.4.2 Pathfinder疏散软件计算人员疏散时间 | 第41-43页 |
4.5 联络通道的合理设置 | 第43-44页 |
4.5.1 增加联络通道的宽度 | 第43页 |
4.5.2 增加联络通道的个数 | 第43-44页 |
4.6 人员疏散方案 | 第44-45页 |
4.6.1 人员疏散方案 | 第44页 |
4.6.2 人员疏散方案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数值分析 | 第46-65页 |
5.1 地铁区间隧道火灾通风和排烟方式 | 第46-48页 |
5.1.1 全横向通风与排烟 | 第46页 |
5.1.2 半横向通风与排烟 | 第46页 |
5.1.3 纵向通风与排烟 | 第46-47页 |
5.1.4 不同通风模式的优缺点 | 第47-48页 |
5.2 模拟工况 | 第48-49页 |
5.3 传统推-拉式通风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5.4 工况8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5页 |
5.5 工况9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5.6 半横向式排烟模拟分析 | 第57-63页 |
5.6.1 物理模型设置 | 第58-59页 |
5.6.2 工况11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5.6.3 工况13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5.6.4 工况14模拟结果分析 | 第61-62页 |
5.6.5 工况对比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