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成人教育、业余教育论文--高等成人业余教育论文

专业发展视域下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叙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5页
    1.1 研究缘起、目的及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缘起第12-13页
        1.1.2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1.3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2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2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2-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2 技术路线第23页
    1.4 研究方法第23-25页
        1.4.1 叙事研究法第24页
        1.4.2 文献研究法第24页
        1.4.3 个案研究法第24-25页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渊源第25-29页
    2.1 概念界定第25-26页
        2.1.1 专业发展第25页
        2.1.2 成人高校教师第25-26页
        2.1.3 职业倦怠第26页
    2.2 理论渊源第26-29页
        2.2.1 社会胜任模式理论第26-27页
        2.2.2 资源保存理论第27页
        2.2.3 教师生涯发展理论第27-29页
第3章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个案呈现第29-39页
    3.1 研究设计第29-30页
        3.1.1 确定研究合作者第29页
        3.1.2 现场访谈第29页
        3.1.3 撰写访谈文本第29-30页
    3.2 个案A教师第30-31页
        3.2.1 基本情况第30页
        3.2.2 “工作缺少目标和规划”第30页
        3.2.3 “实践教学经验严重不足”第30-31页
    3.3 个案B教师第31-33页
        3.3.1 基本情况第31页
        3.3.2 “成人学生不服从管教”第31-32页
        3.3.3 “工作繁杂任务量大”第32页
        3.3.4 “培训学习流于形式”第32-33页
    3.4 个案C教师第33-34页
        3.4.1 基本情况第33页
        3.4.2 “公众对成人教师存有偏见”第33页
        3.4.3 “教成人学生心理压力大”第33-34页
    3.5 个案D教师第34-35页
        3.5.1 基本情况第34页
        3.5.2 “教学不再是生活的重心”第34页
        3.5.3 “进修跟不上时代进步”第34-35页
        3.5.4 “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第35页
    3.6 个案E教师第35-36页
        3.6.1 基本情况第35页
        3.6.2 “晋升发展空间很有限”第35-36页
        3.6.3 “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第36页
    3.7 个案F教师第36-39页
        3.7.1 基本情况第36-37页
        3.7.2 “重复劳动丧失成就感”第37页
        3.7.3 “工资增长追不上物价”第37-38页
        3.7.4 “社会认可度不高”第38-39页
第4章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9-46页
    4.1 个人因素第39-41页
        4.1.1 缺少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第39页
        4.1.2 职业压力未及时缓解第39-40页
        4.1.3 实践教学经验不足第40-41页
    4.2 学校因素第41-42页
        4.2.1 激励保障机制缺失第41页
        4.2.2 晋升发展空间有限第41-42页
        4.2.3 工作任务繁重第42页
    4.3 学生因素第42-43页
        4.3.1 难于管教第42-43页
        4.3.2 缺失尊师重教观念第43页
    4.4 社会因素第43-44页
        4.4.1 社会认可度较低第43-44页
        4.4.2 公众的高期待高要求第44页
    4.5 职业特性第44-46页
        4.5.1 易引发角色冲突第44-45页
        4.5.2 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第45-46页
第5章 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第46-53页
    5.1 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关键第46-48页
        5.1.1 理性认知——树立正确的专业理念第46-47页
        5.1.2 及时充电——提升专业素质第47-48页
    5.2 学校:缓解职业倦怠的平台第48-50页
        5.2.1 正确引导——帮助教师顺利渡过职业危险期第48-49页
        5.2.2 定期培训——增加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第49-50页
    5.3 政府:缓解职业倦怠的支柱第50-53页
        5.3.1 科学导向——营造公众支持氛围第50-51页
        5.3.2 政策护航——改善专业发展大环境第51-53页
第6章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附录1 同意参加论文研究合作的声明第58-59页
附录2 协助访谈提纲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保定部分院校的调查
下一篇: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研究--以保定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