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一 协同创新的概念 | 第10-11页 |
二 产学研协同创新 | 第11-16页 |
三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 | 第16-18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五节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况 | 第20-25页 |
第一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概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现状的统计分析 | 第21-23页 |
一 企业主体 | 第21-22页 |
二 高等学校主体 | 第22页 |
三 科研院所主体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理的博弈分析 | 第25-37页 |
第一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博弈模型的假设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博弈的动态复制方程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稳定性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节 基于参数变化的协同创新策略与实验模拟 | 第30-37页 |
一 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博弈的收敛路径模拟 | 第30-32页 |
二 基于不同参数变化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博弈的收敛速度模拟 | 第32-37页 |
第四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设计 | 第37-46页 |
第一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设计原则及目的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构成 | 第38-45页 |
一 动力机制 | 第38-40页 |
二 伙伴选择机制 | 第40-41页 |
三 分工机制 | 第41-42页 |
四 沟通协调机制 | 第42页 |
五 学习机制 | 第42-43页 |
六 利益分配机制 | 第43-45页 |
第三节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运行保障 | 第46-49页 |
第一节 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 第46-47页 |
第二节 高校发挥研发主力作用 | 第47页 |
第三节 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 第47-48页 |
第四节 中介服务组织发挥桥梁作用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1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