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页 |
1.4 本文的研究路线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桥梁抗震分析方法 | 第13-22页 |
2.1 桥梁抗震分析方法 | 第13-18页 |
2.1.1 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简介 | 第13-15页 |
2.1.2 抗震分析方法 | 第15-18页 |
2.2 桥梁减隔震设计方法 | 第18-21页 |
2.2.1 桥梁减隔震技术 | 第18-19页 |
2.2.2 减隔震装置的作用机理 | 第19页 |
2.2.3 减隔震技术的发展 | 第19-21页 |
2.2.4 减隔震技术的使用条件 | 第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典型桥梁桥墩抗震设计及计算内容 | 第22-3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2-26页 |
3.1.1 桥梁总体概况 | 第22-25页 |
3.1.2 岩土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 第25-26页 |
3.1.3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页 |
3.2 主要材料 | 第26-27页 |
3.2.1 混凝土 | 第26页 |
3.2.2 钢材 | 第26-27页 |
3.3 桥梁抗震措施 | 第27-28页 |
3.4 桥墩抗震配筋 | 第28页 |
3.5 桥墩抗震计算内容 | 第28-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贾家山漾水河大桥(4×20M)桥墩抗震分析 | 第34-77页 |
4.1 普通盆式支座工况桥墩地震动力时程分析 | 第34-44页 |
4.1.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34-37页 |
4.1.2 地震(E2水准)动力时程分析 | 第37-43页 |
4.1.3 地震(E2水准)延性验算 | 第43-44页 |
4.2 普通板式支座工况桥墩动力时程分析 | 第44-54页 |
4.2.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44-47页 |
4.2.2 地震(E2水准)动力时程分析 | 第47-53页 |
4.2.3 地震(E2水准)延性验算 | 第53-54页 |
4.3 HDR隔震支座工况桥墩动力时程分析 | 第54-75页 |
4.3.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54-57页 |
4.3.2 地震(E1水准)动力时程分析 | 第57-65页 |
4.3.3 地震(E2水准)动力时程分析 | 第65-74页 |
4.3.4 地震(E2水准)延性验算 | 第74-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峡口大桥(3×30M)桥墩抗震分析 | 第77-109页 |
5.1 普通盆式支座工况桥墩动力时程分析 | 第77-85页 |
5.1.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77-80页 |
5.1.2 地震(E2水准)动力时程分析 | 第80-84页 |
5.1.3 地震(E2水准)延性验算 | 第84-85页 |
5.2 普通板式支座工况桥墩动力时程分析 | 第85-92页 |
5.2.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85-87页 |
5.2.2 地震(E2水准)动力时程分析 | 第87-91页 |
5.2.3 地震(E2水准)延性验算 | 第91-92页 |
5.3 HDR隔震支座工况桥墩动力时程分析 | 第92-108页 |
5.3.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92-95页 |
5.3.2 地震(E1水准)动力时程分析 | 第95-101页 |
5.3.3 地震(E2水准)动力时程分析 | 第101-107页 |
5.3.4 地震(E2水准)延性验算 | 第107-10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8-10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9-110页 |
结论 | 第109页 |
展望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12-113页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