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浅埋暗挖法预加固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浅埋暗挖法预加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超前大管棚支护 | 第11页 |
1.2.2 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 | 第11-12页 |
1.2.3 袖阀管分层注浆 | 第12页 |
1.2.4 自进式锚杆预加固 | 第12-13页 |
1.2.5 水平旋喷注浆 | 第13页 |
1.2.6 冷冻法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7页 |
2 浅埋暗挖法施工及预加固技术相关理论综述 | 第17-37页 |
2.1 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综述 | 第17-24页 |
2.1.1 浅埋暗挖法的施工特点 | 第17-18页 |
2.1.2 浅埋暗挖施工要求 | 第18-19页 |
2.1.3 浅埋暗挖法开挖方法 | 第19-24页 |
2.2 浅埋暗挖法预加固技术综述 | 第24-33页 |
2.2.1 浅埋暗挖法预加固技术类别 | 第24-26页 |
2.2.2 常见几种预加固方法技术分析 | 第26-33页 |
2.3 传统大管棚预加固施工技术综述 | 第33-36页 |
2.3.1 大管棚预加固技术机理 | 第33页 |
2.3.2 大管棚布置方式 | 第33-35页 |
2.3.3 大管棚常用施工方法 | 第35-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新型大管棚预加固技术研究 | 第37-43页 |
3.1 概述 | 第37页 |
3.2 新型大管棚预加固设计研究 | 第37-39页 |
3.2.1 新型大管棚设计 | 第37-38页 |
3.2.2 新型大管棚钻头设计及加工 | 第38-39页 |
3.3 新型大管棚施工工艺研究 | 第39-41页 |
3.3.1 管棚成孔工艺研究 | 第39-40页 |
3.3.2 管棚注浆工艺的研究 | 第40-41页 |
3.3.3 管棚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第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改良袖阀管加固技术研究 | 第43-47页 |
4.1 概述 | 第43页 |
4.2 改良袖阀管设计及制作研究 | 第43-44页 |
4.3 改良袖阀管施工技术研究 | 第44-46页 |
4.3.1 成孔工艺研究 | 第44-45页 |
4.3.2 注浆工艺研究 | 第45页 |
4.3.3 改良袖阀管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5 新型浅埋暗挖法预加固技术模拟数值分析 | 第47-53页 |
5.1 建立模型 | 第47-48页 |
5.2 计算参数 | 第48-49页 |
5.3 计算数值分析 | 第49-53页 |
5.3.1 计算工况 | 第49页 |
5.3.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9-53页 |
6 新型浅埋暗挖法预加固技术工程实例分析 | 第53-81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53-63页 |
6.2 施工技术难点与重点 | 第63页 |
6.3 新型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部署 | 第63-67页 |
6.3.1 暗挖隧道施工要求 | 第63页 |
6.3.2 暗挖隧道施工顺序方法 | 第63-67页 |
6.4 新型浅埋暗挖段预加固技术实施 | 第67-74页 |
6.4.1 大管棚施工 | 第67-71页 |
6.4.2 改良袖阀管施工 | 第71-74页 |
6.5 施工监测技术 | 第74-78页 |
6.5.1 施工监测目的 | 第74页 |
6.5.2 施工监测标准 | 第74-76页 |
6.5.3 施工监测要求 | 第76页 |
6.5.4 施工监测实施过程 | 第76-78页 |
6.6 施工效果分析 | 第78-79页 |
6.7 小结 | 第79-8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结论 | 第81页 |
7.2 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