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10-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村官职务犯罪概述 | 第16-22页 |
第一节“村官”的内涵与外延 | 第16-19页 |
一、“村官”的内涵 | 第16页 |
二、“村官”的外延 | 第16-19页 |
第二节“村官职务犯罪”的概念与类型 | 第19-22页 |
一、“村官职务犯罪”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村官职务犯罪”的类型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村官职务犯罪的现象分析 | 第22-33页 |
第一节 年份分布与地域分布 | 第22-25页 |
一、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 第22-23页 |
二、多发生于城镇化进程较快地区 | 第23-25页 |
第二节 犯罪主体情况 | 第25-27页 |
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 | 第25-26页 |
二、以村“两委”班子领导人员为主 | 第26-27页 |
第三节 犯罪形式与多发领域 | 第27-30页 |
一、共同犯罪较多,“窝案”、“串案”现象明显 | 第28-29页 |
二、多发于工程承包与征地拆迁领域 | 第29-30页 |
第四节 危害后果与刑罚处置 | 第30-33页 |
一、涉案数额较大,危害后果严重 | 第30-31页 |
二、刑罚相对轻缓,缓刑适用较多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村官职务犯罪的原因探析 | 第33-48页 |
第一节 村务管理不民主 | 第33-36页 |
一、村官人事任免缺乏民主 | 第34-35页 |
二、村务管理决策陷于专断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财务管理不规范 | 第36-39页 |
一、资金管理存在疏漏 | 第37-38页 |
二、资产、资源管理尚待规范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公开机制不完善 | 第39-41页 |
一、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真实 | 第39-40页 |
二、公开时间滞后,公开方式单一 | 第40-41页 |
第四节 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41-45页 |
一、党内监督与政府监督 | 第41-42页 |
二、司法监督 | 第42-44页 |
三、村民监督 | 第44-45页 |
第五节 调节能力尚缺乏 | 第45-48页 |
一、自我认知偏差 | 第45-46页 |
二、职务认知偏差 | 第46页 |
三、社会认知偏差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村官职务犯罪的防治对策 | 第48-61页 |
第一节 规范人事选任制度,强化依法民主治村 | 第48-51页 |
一、规范村基层组织的人事选任制度 | 第49-50页 |
二、加强民主管理,强化依法治村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避“三资”管理风险 | 第51-53页 |
一、消除资金管理疏漏 | 第51-52页 |
二、规范资产、资源管理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激活党务、村务公开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第53-55页 |
一、制定公开事项目录,明确公开内容范围 | 第53-54页 |
二、区分不同公开事项,严格公开时间要求 | 第54页 |
三、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拓展与优化公开方式 | 第54-55页 |
第四节 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 第55-58页 |
一、强化党内民主监督,落实政府审计监督 | 第55-56页 |
二、完善犯罪追诉机制,加大刑罚处罚力度 | 第56-57页 |
三、优化民主评议制度,规范村务档案管理 | 第57-58页 |
第五节 推进廉洁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身调节能力 | 第58-61页 |
一、加强金钱观教育,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59页 |
二、开展廉政法规、从政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 第59-60页 |
三、强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