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基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7-20页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7-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1、理论意义第9页
        2、现实意义第9-10页
    (三) 文献综述第10-18页
        1、国内关于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研究第10-13页
        2、国外关于社会责任感的比较研究第13-16页
        3、对志愿者与志愿者活动相关研究第16-18页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19页
        1、研究思路第18页
        2、研究方法第18-19页
    (五) 研究创新点第19-20页
二、社会责任与志愿者活动的概念分析第20-27页
    (一) 社会责任感基本概念第20-24页
        1、责任及责任感第20-21页
        2、社会责任感的理论依据第21-23页
        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意义第23-24页
    (二) 志愿者与志愿者活动第24-25页
        1、志愿者概念第24页
        2、志愿者活动第24-25页
    (三) 志愿者活动与社会责任感的内在联系第25-27页
三、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动机和影响因素第27-44页
    (一) 研究设计第27-30页
        1、研究方法简介第27页
        2、研究对象及样本情况第27-29页
        3、资料的收集、分析、成文方式第29页
        4、信度与效度问题第29-30页
        5、伦理道德问题第30页
    (二) 参加大学生志愿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机第30-35页
        1、爱国精神第31-32页
        2、社会公德心第32-33页
        3、奉献他人第33-34页
        4、感恩意识第34-35页
    (三) 参加大学生志愿活动对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促进作用第35-38页
        1、在责任认知上增强对社会责任的理解第35-36页
        2、在责任情感上满足自我价值取向第36页
        3、在责任意志上坚定奉献社会信念第36-37页
        4、在责任行为上敢于担当第37-38页
    (四) 影响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校园因素第38-44页
        1、校园文化环境第38-40页
        2、教师作用第40-42页
        3、学校组织与引导第42-44页
四、基于志愿者活动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路径第44-54页
    (一) 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引导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44-46页
        1、大学开展志愿活动应该明确社会责任的价值导向第45页
        2、增加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志愿活动内容第45-46页
        3、调整当前志愿活动的激励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第46页
    (二) 发挥高校教师在志愿活动中的传导作用,提供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榜样和示范第46-49页
        1、在志愿活动中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第47页
        2、在志愿活动中融入责任教育第47-49页
    (三) 优化校园志愿文化,形成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氛围第49-50页
        1、健全完善责任制度第49页
        2、打造校园舆论环境第49-50页
        3、发挥网络引导作用第50页
    (四) 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第50-54页
        1、自我认知教育第50-51页
        2、自我调控教育第51-52页
        3、自我发展教育第52-54页
五、结束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录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问题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耿马县第一中学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