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各种类型锅炉论文--燃煤锅炉论文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燃烧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6-32页
    1.1 课题背景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19页
    1.2 超超临界褐煤锅炉中存在的问题第19-2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9页
        1.3.1 褐煤燃烧特性以及褐煤锅炉的研究现状第21-23页
        1.3.2 超超临界锅炉以及双切圆炉内流场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1.3.3 切圆燃烧方式锅炉炉膛出口热偏差的研究现状第25-26页
        1.3.4 燃烧器射流特性的研究现状第26-27页
        1.3.5 锅炉结渣模拟的研究现状第27-29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9-32页
第2章 1000MW超超临界褐煤锅炉燃烧技术研究方法第32-51页
    2.1 研究对象第32-34页
    2.2 单相流动特性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第34-43页
        2.2.1 单相流动特性试验系统第35-37页
        2.2.2 单相流动特性试验锅炉模型的模化第37-41页
        2.2.3 试验可靠性验证第41-43页
    2.3 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计算方法第43-49页
        2.3.1 数值计算模型的选取第43-47页
        2.3.2 计算域网格划分第47-48页
        2.3.3 数值计算模型的验证第48-49页
    2.4 炉内结渣趋势预测方法第49-50页
    2.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双切圆锅炉上部受热面热偏差研究第51-71页
    3.1 四角切圆锅炉炉膛出口热偏差研究第51-55页
    3.2 双切圆锅炉辐射受热面热偏差研究第55-61页
        3.2.1 炉内高温火焰热辐射造成的热偏差第55-58页
        3.2.2 受热面间的烟温不均造成的热偏差第58页
        3.2.3 总的热偏差第58-61页
    3.3 双切圆锅炉辐射-对流受热面热偏差研究第61-68页
        3.3.1 烟气速度不均造成的热偏差第62-66页
        3.3.2 受热面间的烟温不均造成的热偏差第66-67页
        3.3.3 总的热偏差第67-68页
    3.4 双切圆锅炉对流受热面热偏差研究第68-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4章 燃尽风参数对炉内燃烧过程和炉膛出口热偏差的影响第71-136页
    4.1 燃尽风速对炉内空气动力场影响的试验研究第71-75页
        4.1.1 工况安排及试验参数第71页
        4.1.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71-75页
    4.2 燃尽风速对炉内热态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第75-91页
        4.2.1 数值模拟工况安排第75-76页
        4.2.2 燃尽风速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第76-85页
        4.2.3 燃尽风速对炉膛出口热偏差的影响第85-91页
    4.3 燃尽风水平摆动对炉内空气动力场影响的试验研究第91-97页
        4.3.1 工况安排及试验参数第91-92页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92-97页
    4.4 燃尽风水平摆动对炉内热态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第97-129页
        4.4.1 数值模拟工况安排和燃烧特性参数定义第97-99页
        4.4.2 燃尽风水平摆动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第99-119页
        4.4.3 燃尽风水平摆动对炉膛出口热偏差的影响第119-129页
    4.5 燃尽风喷口竖直摆动对炉内速度场影响的数值研究第129-134页
        4.5.1 数值模拟工况安排第129-130页
        4.5.2 燃尽风竖直摆动对燃尽区速度分布的影响第130-132页
        4.5.3 燃尽风竖直摆动对水平烟道内速度分布的影响第132-134页
    4.6 本章小结第134-136页
第5章 炉内结渣情况分析及改善方法探究第136-167页
    5.1 主燃区炉膛壁面结渣趋势研究第136-140页
    5.2 一次风反切对炉内斜椭圆形流场改善情况的研究第140-146页
        5.2.1 数值模拟工况安排第140页
        5.2.2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140-146页
    5.3 燃烧器射流偏斜基础研究第146-153页
    5.4 燃烧器射流偏斜理论研究第153-157页
    5.5 部分因素对燃烧器射流偏斜影响的试验研究第157-165页
        5.5.1 射流速度比对燃烧器射流偏斜的影响第157-159页
        5.5.2 来流冲击作用点对燃烧器射流偏斜的影响第159-161页
        5.5.3 来流冲击角度对燃烧器射流偏斜的影响第161-163页
        5.5.4 综合分析第163-165页
    5.6 本章小结第165-167页
第6章 半墙式半角式燃烧器布置形式研究第167-202页
    6.1 半墙式半角式燃烧器布置形式介绍第167-168页
    6.2 半墙式半角式与墙式燃烧器布置形式锅炉对比第168-188页
        6.2.1 半墙式半角式燃烧器布置形式锅炉优化工况安排第168-169页
        6.2.2 炉内空气动力场对比单相冷态试验第169-176页
        6.2.3 炉内燃烧情况对比数值模拟第176-182页
        6.2.4 炉内主燃区结渣趋势研究第182-188页
    6.3 半墙式半角式燃烧器布置形式锅炉燃尽风反切优化第188-201页
        6.3.1 半墙式半角式燃烧器布置形式锅炉燃尽风反切的必要性第188-191页
        6.3.2 燃尽风反切对炉内空气动力场影响单相冷态试验第191-195页
        6.3.3 燃尽风反切对炉内燃烧情况及炉膛出口热偏差影响数值模拟第195-201页
    6.4 本章小结第201-202页
结论第202-204页
本文创新点第204-205页
研究工作展望第205-206页
参考文献第206-2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216-219页
致谢第219-221页
个人简历第221页

论文共2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晚清民初“现代文学教育”的发生
下一篇:大城市(社会)生活空间问题及其解决机制研究--以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