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1.1 课题的来源 | 第7-8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影响汽车冲压件表面质量的因素分析 | 第12-27页 |
2.1 引言 | 第12页 |
2.2 设备因素 | 第12-17页 |
2.2.1 冲压生产设备情况介绍 | 第12-14页 |
2.2.2 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设备因素介绍 | 第14-17页 |
2.3 模具因素 | 第17-21页 |
2.3.1 冲压生产模具情况介绍 | 第17-18页 |
2.3.2 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模具因素介绍 | 第18-21页 |
2.4 材料因素 | 第21-23页 |
2.4.1 冲压生产材料情况介绍 | 第21-22页 |
2.4.2 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材料因素介绍 | 第22-23页 |
2.5 工艺参数 | 第23-26页 |
2.5.1 冲压工艺参数介绍 | 第23-24页 |
2.5.2 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介绍 | 第24-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BP31左侧围主要表面质量缺陷介绍及控制方法 | 第27-41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BP31左侧围冲压工艺和模具结构介绍 | 第27-30页 |
3.3 BP31左侧围零件主要表面缺陷介绍 | 第30-38页 |
3.4 BP31左侧围重点质量风险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BP31左侧围零件Auto Form软件成型分析 | 第41-57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BP31车型左侧围CAE分析前处理 | 第41-52页 |
4.3 BP31左侧围评判标准 | 第52-54页 |
4.3.1 开裂评判 | 第52-53页 |
4.3.2 起皱评判 | 第53-54页 |
4.4 BP31左侧CAE分析结果及验证 | 第54-56页 |
4.4.1 拉深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4.2 BP31左侧围零件实际冲压状态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BP31左侧围表面质量控制正交分析试验 | 第57-73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BP31左侧围B柱变薄率研究方案 | 第57-59页 |
5.2.1 影响BP31左侧围B柱变薄率的主要因素 | 第57-58页 |
5.2.2 研究BP31左侧围零件B柱变薄率的试验方法 | 第58-59页 |
5.3 BP31左侧围B柱变薄率多因素优化分析 | 第59-67页 |
5.3.1 BP31左侧围正交试验及参数化结果 | 第59-64页 |
5.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4 正交试验结果验证 | 第67-70页 |
5.4.1 实际冲压验证条件介绍 | 第67-68页 |
5.4.2 实际冲压验证结果 | 第68-70页 |
5.5 正交试验结果应用及效果介绍 | 第70-72页 |
5.5.1 正交试验结果对实际生产工艺指导 | 第70页 |
5.5.2 BP31左侧围质量状态既生产稳定性跟踪 | 第70-7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