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提出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 网壳结构半刚性节点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2 非线性有限元和半刚性连接基本理论 | 第15-34页 |
2.1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 | 第15-18页 |
2.1.1 有限元法概述 | 第15-16页 |
2.1.2 有限元通用软件 ANSYS 说明 | 第16页 |
2.1.3 非线性增量有限元法 | 第16-18页 |
2.2 半刚性连接的基本理论 | 第18-26页 |
2.2.1 钢结构节点分类方法 | 第19-21页 |
2.2.2 半刚性连接的数学模型 | 第21-24页 |
2.2.3 半刚性连接的一般单元模型 | 第24-26页 |
2.3 本文采用的半刚性构件单元模型 | 第26-33页 |
2.3.1 半刚性构件单元模型 | 第26-29页 |
2.3.2 半刚性构件单元刚度矩阵 | 第29-31页 |
2.3.3 半刚性构件网壳有限元模型建立过程 | 第31-32页 |
2.3.4 半刚性构件单元模型的验证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半刚性节点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静力分析 | 第34-57页 |
3.1 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34-36页 |
3.2 建模方法验证 | 第36-38页 |
3.2.1 静力验证 | 第36-37页 |
3.2.2 动力验证 | 第37-38页 |
3.3 节点刚度对结构静力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48页 |
3.3.1 网壳结构稳定性基本理论 | 第38-39页 |
3.3.2 铰接模型失稳模态 | 第39-40页 |
3.3.3 节点轴向半刚性模型的静力稳定性 | 第40-42页 |
3.3.4 节点弯曲半刚性模型的静力稳定性 | 第42-43页 |
3.3.5 节点轴向和弯曲刚度同时考虑时结构的静力稳定性 | 第43-46页 |
3.3.6 活荷半跨均布时焊接球节点结构的静力稳定性 | 第46-47页 |
3.3.7 不同节点刚度下结构破坏条件分析 | 第47-48页 |
3.4 节点刚度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48-55页 |
3.4.1 铰接节点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内力分布 | 第48-52页 |
3.4.2 节点刚度对结构内力的影响 | 第52-55页 |
3.4.3 节点刚度对结构位移的影响 | 第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半刚性节点圆柱面巨型网格结构的动力分析 | 第57-81页 |
4.1 巨型网格结构的自振特性 | 第57-67页 |
4.1.1 自振特性分析方法 | 第58-59页 |
4.1.2 焊接球节点刚度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59-66页 |
4.1.3 节点轴向刚度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4.2 巨型网格结构的地震响应 | 第67-79页 |
4.2.1 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67-68页 |
4.2.2 地震波的选用 | 第68-70页 |
4.2.3 Rayleigh 阻尼 | 第70-71页 |
4.2.4 铰接结构地震响应的基本特性 | 第71-75页 |
4.2.5 焊接球节点半刚性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75-76页 |
4.2.6 节点轴向刚度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76-7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1-82页 |
5.2 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