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

星敏感器应用中的误差分析与校正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5页
    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2页
        1.3.1 星敏感器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影响星敏感器工作性能的空间环境因素第13-15页
        1.3.3 星敏感器的透镜温度畸变第15-17页
        1.3.4 星敏感器的像平面移位误差及其在轨标定第17-19页
        1.3.5 星敏感器的星像点提取第19-20页
        1.3.6 星敏感器在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20-22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2-25页
第2章 影响星敏感器工作性能的空间环境因素第25-34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等离子体的影响第25-26页
    2.3 空间高能粒子的影响第26-27页
    2.4 空间辐射的影响第27-30页
    2.5 热真空环境的影响第30-32页
    2.6 原子氧的影响第32-33页
    2.7 空间污染环境的影响第33页
    2.8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星敏感器的透镜温度畸变误差及其在轨标定第34-52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星敏感器透镜温度畸变的研究方法第34-36页
    3.3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设计第36-42页
        3.3.1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结构设计第36-38页
        3.3.2 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的性能分析第38-42页
    3.4 星敏感器透镜温度畸变模型第42-46页
        3.4.1 基于星光矢量校正的透镜温度畸变模型第42-46页
        3.4.2 基于二维多项式校正的透镜温度畸变模型第46页
    3.5 星敏感器透镜温度畸变误差的在轨标定第46-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星敏感器的像平面移位误差及其在轨标定第52-71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传统的星敏感器像平面移位误差模型第52-55页
    4.3 星敏感器六自由度像平面移位误差的建模第55-61页
        4.3.1 星敏感器的像平面倾斜误差第55-58页
        4.3.2 星敏感器的像平面旋转误差第58-59页
        4.3.3 星敏感器的六自由度像平面移位误差第59-61页
    4.4 静态参数估计的改进迭代算法第61-66页
        4.4.1 最小二乘估计方法第61-62页
        4.4.2 变反馈参数的迭代估计方法第62-66页
    4.5 星敏感器六自由度像平面移位误差的在轨标定第66-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星敏感器像平面移位误差对星像点提取过程的影响第71-84页
    5.1 引言第71页
    5.2 星像点提取算法第71-74页
        5.2.1 质心法第72-73页
        5.2.2 Gauss能量密度函数估计法第73-74页
    5.3 星像点提取过程中的像平面移位误差校正方法第74-78页
    5.4 像平面移位误差对星像点提取精度的影响分析第78-82页
    5.5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6章 星敏感器像平面移位误差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系统的影响第84-102页
    6.1 引言第84-85页
    6.2 航天器的姿态控制基础第85-89页
    6.3 航天器姿态控制仿真系统的建立第89-90页
    6.4 星敏感器像平面移位误差模型的SimuLink实现第90-92页
    6.5 考虑星敏感器像平面移位误差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第92-101页
        6.5.1 无像平面移位误差时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第92-95页
        6.5.2 有像平面移位误差时的航天器姿态控制第95-101页
    6.6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结论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型四旋翼飞行器的建模与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大型高精度双轴气浮转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