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2-13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31页 |
2.1 大学创业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2.1.1 学术资本主义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2.1.2 创业型大学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2.2 大学评价研究综述 | 第19-24页 |
2.2.1 大学评价的构建理论综述 | 第20-21页 |
2.2.2 大学评价的理论问题综述 | 第21-24页 |
2.3 大学创业能力研究综述 | 第24-31页 |
3.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1-44页 |
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指标选取原则 | 第31-38页 |
3.1.1 投入产出原则 | 第34-36页 |
3.1.2 动态静态原则 | 第36-37页 |
3.1.3 效果效率原则 | 第37-38页 |
3.2 指标的拟定 | 第38-44页 |
3.2.1 指标的初选 | 第38-41页 |
3.2.2 信度分析 | 第41-44页 |
4. 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模型构建 | 第44-70页 |
4.1 指标相互关系的探析 | 第44-55页 |
4.1.1 DEMATEL的理论介绍 | 第44-47页 |
4.1.2 DEMATEL的实践运用 | 第47-52页 |
4.1.3 指标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 第52-55页 |
4.2 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55-62页 |
4.2.1 ANP方法的理论介绍 | 第55-56页 |
4.2.2 ANP方法的实践运用 | 第56-62页 |
4.3 应用实例分析 | 第62-70页 |
4.3.1 VIKOR方法的理论介绍 | 第62-63页 |
4.3.2 指标数据的处理 | 第63-65页 |
4.3.3 VIKOR方法的实践运用 | 第65-67页 |
4.3.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71-72页 |
5.2.1 大学管理层角度 | 第71页 |
5.2.2 高等教育管理机构角度 | 第71页 |
5.2.3 大学评价实践者角度 | 第71-72页 |
5.3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附录一: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相关要素调查问卷 | 第81-83页 |
附录二:研究型大学创业能力评价指标影响关系调查专家问卷 | 第83-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