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制药工业论文

青霉素菌渣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工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第12页
        1.1.1 课题背景第12页
        1.1.2 课题来源第12页
    1.2 国内青霉素菌渣的现状第12-13页
        1.2.1 青霉素菌渣的来源第12-13页
        1.2.2 青霉素菌渣的特点第13页
        1.2.3 青霉素菌渣的危害第13页
    1.3 青霉素菌渣的资源化和处置技术第13-16页
        1.3.1 焚烧处理第13-14页
        1.3.2 填埋处理第14页
        1.3.3 饲料化处理第14-15页
        1.3.4 堆肥化处理第15页
        1.3.5 厌氧发酵处理第15-16页
        1.3.6 菌渣的其他处理技术第16页
    1.4 厌氧发酵技术概述第16-19页
        1.4.1 厌氧发酵的基本过程第16-17页
        1.4.2 厌氧发酵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1.4.3 USR 反应器研究应用现状第19页
    1.5 氨氮浓度对厌氧发酵的抑制作用及其解决办法第19-21页
        1.5.1 氨氮浓度对厌氧发酵的影响第19-20页
        1.5.2 解决厌氧发酵过程中氨氮抑制的方法第20页
        1.5.3 鸟粪石脱氮法的影响因素第20-21页
    1.6 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第21-22页
    1.7 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第22-24页
        1.7.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7.2 技术路线第23页
        1.7.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4-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2.1.1 青霉素菌渣来源与基本理化性质第24页
        2.1.2 接种污泥来源及基本理化性质第24-25页
    2.2 实验装置与仪器第25-27页
        2.2.1 实验装置第25-27页
        2.2.2 实验仪器第27页
    2.3 分析指标和检测方法第27-30页
        2.3.1 含水率(P)和总固体(TS)第28页
        2.3.2 挥发性固体(VS,%TS)和灰分(X,%TS)第28页
        2.3.3 C、H、N 测定第28页
        2.3.4 日产气量和产气率测定第28-29页
        2.3.5 甲烷含量第29页
        2.3.7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第29页
        2.3.6 pH 值测定第29页
        2.3.8 氨氮测定第29页
        2.3.9 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测定第29-30页
        2.3.10 碱度的测定第30页
        2.3.11 青霉素残留量及其降解产物的检测第30页
        2.3.12 微生物形态观察第30页
    2.3 实验方案第30-36页
        2.4.1 厌氧发酵影响因素实验设计第31-32页
        2.4.2 USR 反应器运行实验设计第32-34页
        2.4.3 体系外脱氮回流试验设计第34-36页
第3章 青霉素菌渣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因素研究第36-48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温度对青霉素菌渣厌氧发酵的影响第36-38页
        3.2.1 不同温度下日产气量变化规律第36-37页
        3.3.2 不同温度下累计产气量变化规律第37-38页
    3.3 含固率对青霉素菌渣厌氧发酵的影响第38-41页
        3.3.1 不同含固率反应体系中 pH 值的变化规律第38页
        3.3.2 不同含固率反应体系中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第38-39页
        3.3.3 含固率对日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的影响第39-40页
        3.3.4 含固率对产气率的影响第40-41页
    3.4 接种率对青霉素菌渣厌氧发酵的影响第41-44页
        3.4.1 不同接种率反应体系中 pH 值的变化规律第41页
        3.4.2 不同接种率反应体系中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第41-42页
        3.4.3 接种率对日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的影响第42-43页
        3.4.4 接种率对产气率的影响第43-44页
    3.5 发酵底物碳氮比(C/N)对青霉素菌渣厌氧发酵的影响第44-46页
        3.5.1 不同碳氮比反应体系中 pH 的变化规律第44-45页
        3.5.2 不同碳氮比反应体系中氨氮含量的变化规律第45页
        3.5.3 碳氮比对日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的的影响第45-46页
    3.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4章 青霉素菌渣 USR 反应器厌氧运行效果研究第48-64页
    4.1 引言第48页
    4.2 反应器启动阶段运行工况及其变化规律第48-51页
        4.2.1 日产气量变化第48-49页
        4.2.2 pH 变化第49-50页
        4.2.3 氨氮含量变化第50页
        4.2.4 COD 变化第50-51页
        4.2.5 碱度变化第51页
    4.3 反应器提高负荷阶段运行工况及其变化规律第51-59页
        4.3.1 日产气量变化第51-52页
        4.3.2 pH 变化第52-53页
        4.3.3 氨氮含量变化第53-54页
        4.3.4 COD 变化第54-55页
        4.3.5 碱度变化第55-56页
        4.3.6 挥发酸变化第56-58页
        4.3.7 沼气中甲烷含量变化第58-59页
    4.4 重启和验证实验反应器运行工况及变化规律第59-61页
        4.4.1 日产气量变化第59页
        4.4.2 pH 变化第59-60页
        4.4.3 微生物形态观察第60-61页
    4.5 沼液的特性分析第61-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5章 发酵液体系外脱氮工艺研究第64-71页
    5.1 引言第64页
    5.2 鸟粪石脱氮法影响因素研究第64-67页
        5.2.1 pH 值对去除氨氮的影响第64-65页
        5.2.2 反应时间对去除氨氮的影响第65页
        5.2.3 P:N 对去除氨氮的影响第65-66页
        5.2.4 Mg:N 对去除氨氮的影响第66-67页
    5.3 体系外脱氮回流反应器运行状况分析第67-69页
        5.3.1 日产气量和甲烷含量变化情况第67-68页
        5.3.2 pH 变化情况第68页
        5.3.3 氨氮含量变化情况第68-69页
        5.3.4 鸟粪石沉淀的性质分析第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0-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中草药加工废水效能研究
下一篇:二氧化碳气氛热解制备生物炭及其对Cu(Ⅱ)吸附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