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制药工业论文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中草药加工废水效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来源第10-11页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页
        1.1.2 课题来源第10-11页
    1.2 中草药生产废水处理现状第11-13页
        1.2.1 物化法在处理中药废水中的运用第11-12页
        1.2.2 中药废水中生物法的应用第12-13页
        1.2.3 物理化学与微生物法合用工艺的应用第13页
    1.3 中药废水处理方法第13-15页
        1.3.1 SBR处理法第13-14页
        1.3.2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中药废水第14页
        1.3.3 UASB法第14页
        1.3.4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处理中药废水第14-15页
    1.4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1 水解酸化工艺原理第15页
        1.4.2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原理第15-16页
        1.4.3 水解与生物接触氧化联用工艺的运用第16-17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20页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5.2 主要内容第18-19页
        1.5.3 试验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20-29页
    2.1 企业废水排放特征第20-21页
    2.2 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第21-27页
        2.2.1 实验装置第21-23页
        2.2.2 试验水质第23-27页
        2.2.3 实验工艺条件第27页
    2.3 分析检测方法第27-29页
        2.3.1 常规检测项目分析检测方法第27页
        2.3.2 检测SOUR的方法第27-28页
        2.3.3 生物膜干重测量方法第28-29页
第3章 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第29-46页
    3.1 水解工艺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特性第29-32页
        3.1.1 水解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参数第29页
        3.1.2 启动阶段COD的去除特性第29-30页
        3.1.3 启动阶段TN的去除特性第30页
        3.1.4 启动阶段TP的去除特性第30-31页
        3.1.5 启动阶段色度的去除特性第31页
        3.1.6 启动阶段pH的变化特性第31-32页
    3.2 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特性第32-35页
        3.2.1 启动阶段COD的变化特性第32-33页
        3.2.2 启动阶段TN的变化特性第33页
        3.2.3 启动阶段TP的变化特性第33-34页
        3.2.4 启动阶段色度的变化特性第34-35页
        3.2.5 启动阶段pH的变化特性第35页
    3.3 水解-生物接触氧化组合工艺的运行特性第35-39页
        3.3.1 组合工艺COD变化特性第36页
        3.3.2 组合工艺TN变化特性第36-37页
        3.3.3 组合工艺TP变化特性第37-38页
        3.3.4 组合工艺色度变化特性第38-39页
    3.4 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填料投加的强化作用第39-43页
        3.4.1 悬浮填料的生物特性分析第39-41页
        3.4.2 填料投加后COD变化特性第41页
        3.4.3 填料投加后TN变化特性第41-42页
        3.4.4 填料投加后TP变化特性第42页
        3.4.5 填料投加后色度变化特性第42-43页
    3.5 特征有毒污染物在处理工程中的转化特性研究第43-44页
    3.6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条件优化控制研究第46-71页
    4.1 停留时间对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去除特性研究第46-58页
        4.1.1 停留时间对水解池去除特性研究第46-52页
        4.1.2 停留时间对生物接触氧化池去除特性研究第52-58页
    4.2 回流比对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去除特性研究第58-67页
        4.2.1 COD的变化特性分析第59-60页
        4.2.2 TN的变化特性分析第60-61页
        4.2.3 TP的变化特性分析第61-62页
        4.2.4 SS的变化特性分析第62-64页
        4.2.5 色度的变化特性分析第64-65页
        4.2.6 pH的变化特性分析第65-66页
        4.2.7 回流比对水解-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去除特性小结第66-67页
    4.3 缺氧-好氧容积比对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去除特性研究第67-68页
    4.4 生物接触氧化池SOUR研究第68-69页
    4.5 容积负荷与COD去除关系研究第69-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水解-接触氧化工艺工程应用的技术经济分析第71-79页
    5.1 项目概况第71页
        5.1.1 项目基本情况第71页
        5.1.2 项目建设内容第71页
    5.2 废水处理工艺设计第71-76页
        5.2.1 废水处理工艺第71-73页
        5.2.2 项目实施前后废水排放情况第73-76页
    5.3 财务、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价第76-78页
        5.3.1 财务分析基础数据第76页
        5.3.2 财务分析第76-77页
        5.3.3 效益评价第77-78页
    5.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结论第79-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5-87页
致谢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烷交联POE改性聚乙烯的配方和工艺研究
下一篇:青霉素菌渣厌氧发酵制取沼气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