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丧亲家庭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亳州市丧亲家庭个案为例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1 前言第14-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思路第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1 文献法第15页
        1.3.2 访谈法第15-16页
        1.3.3 个案研究法第16页
    1.4 研究意义第16-18页
        1.4.1 理论意义第16页
        1.4.2 实践意义第16-18页
2 研究综述第18-28页
    2.1 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丧亲家庭第18页
        2.1.2 丧亲家庭青少年第18-19页
        2.1.3 哀伤第19页
        2.1.4 应激性生活事件第19页
    2.2 文献综述第19-25页
        2.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9-23页
        2.2.2 国内研究综述第23-25页
    2.3 理论基础第25-28页
        2.3.1 应激理论第25-26页
        2.3.2 理性情绪疗法第26页
        2.3.3 认知行为疗法第26-28页
3 社会工作介入丧亲青少年家庭的必要性第28-36页
    3.1 丧亲给青少年家庭带来的影响第28-32页
        3.1.1 家庭安全需要与青少年情感需要错位第28-29页
        3.1.2 丧亲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异常第29-31页
        3.1.3 丧亲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第31-32页
    3.2 社会工作介入丧亲青少年家庭的必要性第32-36页
        3.2.1 青少年自身成长的需要第33页
        3.2.2 丧亲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建立的需要第33-34页
        3.2.3 家庭是社会稳定的细胞第34-36页
4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丧亲青少年家庭实施过程第36-62页
    4.1 申请与接案第36-38页
        4.1.1 接案前的准备工作第36-37页
        4.1.2 接案第37-38页
    4.2 资料收集与案主问题分析第38-42页
        4.2.1 案主基本问题陈述第38-39页
        4.2.2 案主问题的理论分析第39-40页
        4.2.3 案主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2页
    4.3 案主问题诊断与制定服务计划第42-45页
        4.3.1 案主问题诊断第42-43页
        4.3.2 目标确定第43页
        4.3.3 介入计划第43-45页
    4.4 进行服务与治疗过程第45-57页
        4.4.1 建立信任关系第45-47页
        4.4.2 理性情绪的建立第47-49页
        4.4.3 不合理认知的消除第49-52页
        4.4.4 帮助顺利渡过悲伤期第52-54页
        4.4.5 与案主班主任进行有效沟通第54-55页
        4.4.6 家庭教育失当的问题解决第55-57页
    4.5 评估与结案第57-62页
        4.5.1 个案评估第57-59页
        4.5.2 结案第59-62页
5 个案介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反思第62-67页
    5.1 社会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不够第62页
    5.2 专业关系建立的难度大第62-64页
    5.3 设定的目标与服务结果不一致第64-67页
6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67-73页
    6.1 结论第67-70页
    6.2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丧亲青少年家庭的建议第70-73页
        6.2.1 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第70-71页
        6.2.2 建立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联动机制第71-72页
        6.2.3 提供专业的支持与帮助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隐形”的父亲:城市家庭不良亲子关系的结构式家庭治疗个案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调查研究--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