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图目录 | 第12-13页 |
表目录 | 第13-14页 |
1 导论 | 第14-3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6-23页 |
1.2.1 企业创新网络的内涵 | 第16-18页 |
1.2.2 关于企业创新网络功能的研究 | 第18-20页 |
1.2.3 关于企业创新网络演化的研究 | 第20-21页 |
1.2.4 关于企业创新网络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21-22页 |
1.2.5 评述 | 第22-23页 |
1.3 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3-25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24-25页 |
1.4 研究内容与预期的创新 | 第25-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1.4.2 本文的预期创新之处 | 第27页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7-30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8-30页 |
2 相关理论综述 | 第30-35页 |
2.1. 全球创新网络 | 第30-31页 |
2.2 国家创新网络 | 第31-32页 |
2.3 区域创新网络 | 第32-35页 |
3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 第35-48页 |
3.1 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 | 第35-38页 |
3.2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 第38-46页 |
3.2.1 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经济效益显著 | 第38-42页 |
3.2.2 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业链日趋完善 | 第42-44页 |
3.2.3 技术水平实现质的飞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 第44-45页 |
3.2.4 在全国、全球的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 第45-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4 基于企业专利合作的创新网络分析 | 第48-70页 |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4.2 上海集成电路企业创新网络发展现状 | 第49-54页 |
4.2.1 各行为主体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 第49-51页 |
4.2.2 合作创新推动企业创新网络初步形成 | 第51-54页 |
4.3 上海集成电路企业创新网络特征 | 第54-68页 |
4.3.1 跨国公司是网络获取外部知识的重要通道 | 第55-57页 |
4.3.2 本地内部结网开始主导网络创新的发展 | 第57-60页 |
4.3.3 海归人才日益成为网络创新的中坚力量 | 第60-62页 |
4.3.4 企业创新网络内部存在结构性差异 | 第62-65页 |
4.3.5 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创新合作意愿不强 | 第65-67页 |
4.3.6 同周边其他城市相关主体的创新合作较少 | 第67-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基于重大科技专项的创新网络分析 | 第70-81页 |
5.1 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 第70-71页 |
5.2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网络特征 | 第71-77页 |
5.2.1 龙头企业是上海集成电路企业创新网络的核心 | 第71-72页 |
5.2.2 本地企业内部合作构成创新网络的主体 | 第72-73页 |
5.2.3 高校及科研院所是企业创新网络的重要知识源 | 第73-74页 |
5.2.4 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成为创新网络的重要关注点 | 第74-76页 |
5.2.5 周边地区的企业成为网络对外创新合作的主要对象 | 第76-77页 |
5.3 国家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网络的耦合性 | 第77-79页 |
5.3.1 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方面,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 第77-78页 |
5.3.2 在推动科技专项成果转化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创新网络 | 第78页 |
5.3.3 引进和培养研发人才,推动自主创新发展 | 第78-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1-83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83-84页 |
附录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后记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