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导论第10-19页
    一、 选题的缘由第10页
    二、 选题的意义第10-12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11页
        (二) 现实意义第11-12页
    三、 研究现状第12-17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四、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 研究思路第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五、 论文的重点、难点、创新之处第18-19页
        (一) 论文的重点第18页
        (二) 论文的难点第18页
        (三)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第一章 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概述第19-29页
    一、 感恩与感恩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2页
        (一) 感恩第19-20页
        (二) 感恩教育第20-22页
    二、 感恩教育的理论依据第22-29页
        (一) 西方国家关于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第22-24页
        (二) 中国古代关于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第24-27页
        (三) 中国当代关于感恩教育的相关理论第27-29页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分析第29-42页
    一、 大学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9-33页
        (一) 大学生自身感恩意识的缺失第29-30页
        (二) 家庭教育的不当第30-31页
        (三) 高校感恩教育实施过程中形式简单化、内容庸俗化的倾向第31-32页
        (四) 社会的感恩氛围不浓第32-33页
    二、 大学生感恩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3-38页
        (一) 自身因素第33-34页
        (二) 家庭因素第34-35页
        (三) 学校因素第35-36页
        (四) 社会因素第36-38页
    三、 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第38-42页
        (一)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第38-39页
        (二)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39-40页
        (三)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回报社会的思想意识第40页
        (四)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第40-42页
第三章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特征及其原则第42-54页
    一、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第42-46页
        (一) 感恩父母第42-43页
        (二) 感恩师长第43页
        (三) 感恩人际关系第43-44页
        (四) 感恩生命第44-45页
        (五) 感恩大自然第45-46页
    二、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特征第46-49页
        (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第46页
        (二)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第46-47页
        (三) 感恩教育是一种主体教育第47-48页
        (四) 感恩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第48-49页
    三、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原则第49-54页
        (一) 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49-50页
        (二) 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第50-51页
        (三) 学校教育与教育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第51-52页
        (四) 优良传统的继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第52-54页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本途径第54-63页
    一、 认知层面——传承感恩文化,提高道德认知第54-57页
        (一) 学习儒家优秀的感恩传统,传承感恩文化第54-55页
        (二) 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提高道德认知第55-57页
    二、 情感方面——创建感恩氛围,激发感恩情感第57-59页
        (一) 教育者要率先垂范,加强情感引导和交流第57-58页
        (二)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感恩环境第58-59页
    三、 实践层面——强化感恩实践,培养感恩行为第59-63页
        (一) 以“提供感恩榜样”为实践平台,让感恩教育得以实施与践行第59-60页
        (二) 以“感恩教育课程”为实践平台,建立可操作的评价体系第60-63页
结束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7-68页
后记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高校毕业生跨省就业流动研究
下一篇:高中学生概率认知水平的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