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 绪论 | 第10-18页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二)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三) 研究设计与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1. 研究设计 | 第14-15页 |
2.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四) 数据说明 | 第16-18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8-30页 |
(一) 劳动力流动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18-22页 |
1. 人口迁移推拉理论 | 第18-19页 |
2. 无限供给劳动转移理论 | 第19-20页 |
3. 托达罗劳动力迁移模型 | 第20页 |
4.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成本-收益模型 | 第20-21页 |
5. 距离衰减理论 | 第21页 |
6. 相对剥夺理论 | 第21-22页 |
7.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 | 第22页 |
(二)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因素研究 | 第22-28页 |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现状 | 第23-24页 |
2.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影响因素 | 第24-28页 |
(三) 区域人才吸引力的研究综述 | 第28-29页 |
(四)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29-30页 |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的统计描述 | 第30-50页 |
(一) 以西部地区为主考察毕业生跨地区就业流动 | 第32-38页 |
(二) 以甘肃地区为主考察毕业生跨省就业流动 | 第38-48页 |
(三) 总结 | 第48-50页 |
四、 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内部因素分析 | 第50-67页 |
(一) 个体特征 | 第50-53页 |
1. 性别 | 第50-51页 |
2. 民族 | 第51-52页 |
3. 家庭规模 | 第52-53页 |
4. 总结 | 第53页 |
(二) 社会资本 | 第53-57页 |
1. 家庭收入 | 第54页 |
2. 家庭所在地 | 第54-56页 |
3. 总结 | 第56-57页 |
(三) 人才政策 | 第57-61页 |
1. 单位薪酬 | 第57-58页 |
2. 就业户口 | 第58-60页 |
3. 就业单位类型 | 第60-61页 |
4. 总结 | 第61页 |
(四) 人力资本 | 第61-65页 |
1. 学历 | 第62-64页 |
2. 院校类型 | 第64页 |
3. 总结 | 第64-65页 |
(五) 总结 | 第65-67页 |
五、 对策与建议 | 第67-71页 |
(一) 结合地区特点提高经济发展多样性,实现人才优化配置 | 第67-68页 |
(二) 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招生规模,为当地培育更多人才 | 第68-69页 |
(三) 健全人才市场机制,完善就业指导,促使毕业生各尽其才 | 第69-70页 |
(四) 建设优良人才工作环境,加强社会保障,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