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团体论文

吊丝—一种泛化存在的群体与认同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缘起第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3 概念界定第15-16页
        1.3.1 吊丝是后现代特质的符号标识第15页
        1.3.2 心理认同第15-16页
    1.4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6-19页
        1.4.1 霍曼斯群体范式下的吊丝构成第16页
        1.4.2 符号互动与群体认同第16-17页
        1.4.3 研究方法第17-19页
第二章 吊丝—一个字头的诞生第19-25页
    2.1 吊丝的由来第19-22页
    2.2 内涵与争议第22页
    2.3 符号学的解释第22-23页
    2.4 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活动—社会行为第25-36页
    3.1 网络策划、网帖、视频、围观、顶帖、评论第25-26页
    3.2 集体比惨—弱势群体的集结第26-29页
    3.3 讲内涵、造天亮第29-30页
    3.4 无奈的日常生活和一般遭遇第30-34页
        3.4.1 宅与被第30-31页
        3.4.2 声讨:性叫骂第31-33页
        3.4.3 争取备用胎第33页
        3.4.4 边缘群体在话语权、人权方面的软抵抗第33-34页
    3.5 小结—多时空维度下的集中分裂行为第34-36页
第四章 互动第36-50页
    4.1 场所:帝吧、吊丝俱乐部第36-37页
    4.2 角色:意见领袖与共鸣第37-38页
    4.3 话语系统第38-47页
        4.3.1 话语系统之称谓第38-39页
        4.3.2 话语系统之标题第39-40页
        4.3.3 文本语义分析:自述式语境第40-43页
        4.3.4 话语系统之语义过程分析:对话式语境第43-44页
        4.3.5 符号的博弈:QQ 表情与符号过程的“自解析”第44-45页
        4.3.6 无意义的散场第45-47页
    4.4 对宗教的戏仿:图腾符号、撸的仪式、撸友和女神第47-49页
    4.5 吊丝文化产品与商人—大众传媒的新身份第49-50页
第五章 群体意识与情感第50-55页
    5.1 追求本真的尝试第50页
    5.2 自我设障和保护第50-51页
    5.3 流动的群体组成与碎片化的认同基础第51-53页
    5.4 犬儒:泄愤、安慰、焦虑、苦闷、无奈与反抗意志第53-55页
第六章 结论第55-59页
    6.1 后现代的规则第55页
    6.2 符号信息量的超载、泛化与稀释第55-57页
    6.3 生存与存在的反思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附录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角色的变化及自我认同--以安徽省固镇县岳王村为例
下一篇:JS移动公司公关策略改进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