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女家庭角色的变化及自我认同--以安徽省固镇县岳王村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一、导论 | 第8-17页 |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8页 |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 2. 现实意义 | 第9页 |
| (三)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页 |
| 1. 留守妇女 | 第9页 |
| 2. 家庭角色 | 第9页 |
| 3. 自我认同 | 第9页 |
| (四) 理论基础 | 第9-11页 |
| 1. 角色理论 | 第9-10页 |
| 2. 社会性别视角 | 第10-11页 |
| (五) 文献回顾 | 第11-16页 |
| 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六)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 1. 文献研究 | 第16页 |
| 2. 实地研究 | 第16-17页 |
| 二、安徽省固镇县岳王村的留守妇女 | 第17-22页 |
| (一) 岳王村的社区背景 | 第17页 |
| (二) 岳王村留守妇女的基本状况 | 第17-19页 |
| 1. 劳动强度大 | 第17-18页 |
| 2. 物质、精神双重负担 | 第18-19页 |
| 3. 自我保健意识薄弱 | 第19页 |
| 4. 自身防范意识差 | 第19页 |
| (三) 岳王村留守妇女的主要类型 | 第19-20页 |
| 1. 主动留守型 | 第20页 |
| 2. 被动留守型 | 第20页 |
| (四) 岳王村留守妇女留守的主要原因 | 第20-22页 |
| 1. 中国特有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 | 第20-21页 |
| 2. 文化水平偏低 | 第21页 |
| 3. 照顾孩子 | 第21-22页 |
| 三、劳动分工——从次要承担到主要承担 | 第22-25页 |
| (一) 岳王村留守妇女劳动分工的变化 | 第22-23页 |
| 1. 农业生产分工的变化 | 第22页 |
| 2. 家务劳动分工的变化 | 第22-23页 |
| (二) 对劳动分工变化的能力适应 | 第23-24页 |
| (三) 对劳动分工变化的自我认同 | 第24-25页 |
| 四、家庭决策——从部分决策到全面决策 | 第25-29页 |
| (一) 岳王村留守妇女家庭决策权力的变化 | 第25-27页 |
| 1. 家庭财政收支方面 | 第25-26页 |
| 2. 家庭重要事务方面 | 第26-27页 |
| (二) 对家庭决策变化的能力适应 | 第27-28页 |
| (三) 对家庭决策变化的自我认同 | 第28-29页 |
| 五、家庭关系——协调关系到紧张关系 | 第29-34页 |
| (一) 岳王村留守妇女家庭关系的变化 | 第29-31页 |
| 1. 夫妻关系的变化 | 第29-30页 |
| 2. 亲子关系的变化 | 第30-31页 |
| 3. 婆媳关系的变化 | 第31页 |
| (二) 对家庭关系变化的能力适应 | 第31-33页 |
| (三) 对家庭关系变化的自我认同 | 第33-34页 |
| 六、从家庭到社会—岳王村留守妇女角色的多元化 | 第34-40页 |
| (一) 岳王村留守妇女走入社区 | 第34-37页 |
| 1. 参与社区活动 | 第34-36页 |
| 2. 参与政治生活 | 第36-37页 |
| (二) 对社会角色走向多元化的能力适应 | 第37-38页 |
| (三) 对多元化社会角色的自我认同 | 第38-40页 |
| 七、结论 | 第40-41页 |
| 注释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